| 
              
             | 
             | 
            
              
                
                  
                    | 誰捆綁了你? | 
                   
                  
                     | 
                   
                  
                    ◎釋德  | 
                   
                  
                     | 
                   
                  
                    ◆八月十八∼十九日《七月二十一(一)∼二十二(二)》 
                       
                       
                      【靜思小語】 
                       
                      一念貪心起爭奪,一念瞋心起怨恨; 
                      重重煩惱使人自捆自縛,不得解脫。 
                       
                       
                       
                      貪、瞋之迷 
                       
                      一張嘴能同時吃幾口飯?同時品嘗幾種口味?一個身體能同時穿多少衣服 
                      ?同時穿幾種類型的服飾? 
                       
                      晨語時間,上人講述「或因四縛造一切罪」,從「貪縛」說起,表示人的 
                      生活所需都有限量,何苦去貪?但有些人總不滿足,有一缺九;不只貪財 
                      ,還貪色、貪吃、貪穿、貪住、貪一切感官的享樂……在有限的人生中一 
                      味追求,甚至因而身敗名裂,實在是愚昧、顛倒。 
                       
                      「四縛」意指貪縛、瞋縛、戒縛、見取縛,四種束縛眾生身心的煩惱。上 
                      人表示:「貪,是無明的源頭,煩惱的起點,使人自捆自縛,墜入欲望的 
                      深淵。」 
                       
                      新聞報導,一對年輕的兄弟以景氣不好、工作難找作藉口,靠闖空門「維 
                      生」。「這就是貪──貪清閒,不願靠勞力賺取生活所需,聰明反被聰明 
                      誤,如今身繫囹圄,失去自由,也寫下一生的污點。」上人慨言,若能將 
                      聰明才智用於關懷人生疾苦,用真誠的愛為社會、為人群、為國家謀福利 
                      ,該是多麼有意義。 
                       
                      「心執著於貪,就會陷入財、利、名的迷惑,無法解脫。」上人表示,佛 
                      經中處處都在教導人們了知無常,勿在順境中得意忘形,以免通身俱縛。 
                       
                      上人再言「瞋縛」。「貪者身心受到許多煩惱捆綁,不得自由;瞋者好發 
                      脾氣,見不得別人好。」在慈濟團體中,人人都是用愛在付出,其中若有 
                      人脾氣不好,就會讓周圍的人很辛苦,即使貢獻很多,也不免帶來一些瑕 
                      疵。 
                       
                      愛恨情仇,總令人糾纏不清,上人舉《百喻經》中的故事說道── 
                       
                      有一個人心中很不快樂,因為他很怨恨一個人,所以每天都是以瞋怒的心 
                      ,想盡辦法要去消滅對方。 
                       
                      他請教一位巫師:「催符念咒如果能損害某個人,我願意不惜代價學會它 
                      。」 
                       
                      巫師告訴他:「這個咒語很靈,你想要傷害什麼人,什麼人就會被你傷害 
                      ;但是在傷害別人之前,會先傷害到你自己。你還願意學嗎?」 
                       
                      儘管如此,滿心怨恨的他還是說:「只要對方能受盡折磨,不管我受到什 
                      麼報應都沒關係。」 
                       
                      「看,這是不是愚癡呢?」上人表示,現實世間,這種恩怨情仇天天都在 
                      上演,男歡女愛,一旦發生口角,錯手就殺死對方,後悔莫及。 
                       
                      「一念貪心起爭奪,所造作的業累積起來,真的是苦不堪言!同樣的,一 
                      念瞋心起怨恨,讓人陷入愚癡,如同拿繩子捆住自己,不得自由,多痛苦 
                      啊!」 
                       
                       
                       
                      雷聲驚醒夢中人 
                       
                      十九日清晨,雷聲隆隆。早課後,上人開示道:「凡夫的人生迷迷茫茫, 
                      宛如睡夢中人;佛法好比雷聲,能喚醒沉睡的人,只是有人兀自沉睡;有 
                      人醒了,卻又倒頭繼續睡;也有人即刻清醒,抱著感恩心展開一天的付出 
                      。」 
                       
                      「一覺千悟。」上人表示,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聞佛法,就不能再迷 
                      迷茫茫。「人生因貪而苦不堪言,如今學佛,知道無明煩惱的源頭,就應 
                      好好成長慧命。」 
                       
                      「智慧是從人群中鍛鍊而得──看見好的形態,要趕緊學習;看到不好的 
                      形態,則要自我警惕,並且不捲入是非之中,這就是見境不動心的智慧。 
                      」 
                       
                      上人表示,福與慧是學佛成佛的目標。在人群中增長了智慧,同時也要造 
                      福人群,才能福慧雙修。福來自於捨──捨去財、利、名,捨去人我是非 
                      ,捨去貪圖欲樂的心,捨去煩惱……能捨就是智慧,此即福慧雙修。 
                       
                      雷聲又響,上人惕勵大家把握分秒,守住本分,善盡本事。 
                       
                      專家們擔心SARS可能在今秋捲土重來,志工早會中,上人提醒大家, 
                      平日就要注重個人衛生,有感冒症狀就應自愛戴起口罩,避免傳染給別人 
                      ;希望大家提高警覺,人與人之間保持適當距離,且要勤洗手,「戒慎」 
                      就是防治SARS的最好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