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盡形壽、獻身命 | 
                   
                  
                     | 
                   
                  
                    ◎釋德  | 
                   
                  
                     | 
                   
                  
                    ◆九月十五∼十六日《八月十五∼十六(一∼二)》 
                       
                       
                      【靜思小語】 
                       
                      蘊含「愛」、「感恩」與「尊重」精神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三位貼心弟子 
                       
                      一個人的生命,如何在另一人的生命中建立起里程碑呢? 
                       
                      慈濟大學醫學系十六日進行「急凍大體模擬手術教學」,八位大體老師中 
                      ,包括陳秀鳳、陳燦暉、李宗吉三位資深慈濟志工;上人在十五日的志工 
                      早會上,感念這三位貼心的弟子,生前盡心盡力為慈濟付出,生病時仍念 
                      念不忘慈濟事,往生後還捐贈大體貢獻醫學教育;真正是「盡形壽、獻身 
                      命」,並且將大愛傳承給下一代。 
                       
                      上人回憶,慈濟創立之初是靠著社會大眾點點滴滴的力量集合,才能展開 
                      助人的慈善志業。當初,正因為發現社會上有許多孤老無依的人需要照顧 
                      ,也體會到貧且病的人生是最痛苦的,當人的身體受了許許多多的折磨, 
                      得不到良醫付出愛心來診治,實在是苦不堪言……因此,決定要興建一所 
                      綜合醫院,彌補東部醫療的缺乏。 
                       
                      籌建醫院之初,陳秀鳳受到上人的精神感動,不但捐款護持,更擔任慈濟 
                      委員,數年間一步一腳印持續勸募;醫院啟用後,她從事醫院志工、訪視 
                      、懿德媽媽、人醫會義診等工作……全心投入慈濟志業。「她是一位堅強 
                      勇敢的女性,在慈濟菩薩道上踏出深刻的腳步。」上人讚歎。 
                       
                      陳燦暉教授是資深慈濟委員靜熙的先生,認識不少醫界前輩,了解建設及 
                      支持一間醫院營運的艱鉅,他擔憂上人的健康,曾力勸上人放棄壓力沈重 
                      的建院工作。然而,上人卻以「掘井人」為喻說明,興建醫院是慈濟志業 
                      得以永續服務世人的活水源頭。 
                       
                      「興建一座大水庫,需要很多人的力量匯聚,還要有沙、磚、鋼筋等材料 
                      。然而,水庫建得再大,沒有點滴清水持續注入,一旦水源中斷,蓄水池 
                      終有乾涸的一天。就如有許多貧病的家庭長期仰賴慈濟救助,救貧的工作 
                      決不能因捐款短缺而停頓;與其仰賴蓄水池,不如向下掘井,讓泉水源源 
                      從地湧出。」 
                       
                      「陳教授知道我那時的身體狀況很不好,很擔心建院會加重我的負荷。但 
                      是我認為,假如我還有三十年的生命,我願意縮短成五年,在這五年中將 
                      醫院蓋起來,讓慈濟救人、助人的志業得以延續。而且我相信,只要以無 
                      私的愛去付出,就會帶動出人人心中的愛心善念,實現建院理想;醫院建 
                      成之後,也必能號召良醫良護有志一同前來東部,發揮搶救生命、守護健 
                      康的良能。」 
                       
                      陳教授深受上人的堅定意志感動,因而率先捐出善資,成為慈院第一筆建 
                      院基金。上人感言:「他雖然是天主教徒,卻支持太太投入慈濟志業,本 
                      身也長期護持慈濟,實在令人感動。」 
                       
                      建院工程開展後,許多愛心人士不忍上人身體弱、志願大,紛紛挺身護持 
                      ;第一位支持上人的企業家,就是慈濟人稱「李爺爺」的李宗吉居士。 
                       
                      上人感恩李宗吉居士一、二十年來,不僅布施金錢護持慈濟,更不遺餘力 
                      投入志工行列,無論是擔任慈濟建築委員,或是出國賑災,都有他身體力 
                      行的奉獻和付出身影,「即使他行動不便、拄著柺杖,仍堅持跟著大家認 
                      真去做。」 
                       
                      李宗吉居士曾說,自己的母親往生後,就將上人當成是母親般看待。「他 
                      的年歲雖然比我大,卻很恭敬我,將慈濟志業當成是自己的志業般承擔; 
                      到了生命最後一刻,他同樣選擇回到心靈的故鄉──慈濟,擔任大體老師 
                      ,為慈濟醫學教育而付出。」 
                       
                      上人感懷卻欣慰地說:「他們三位,真是我的貼心弟子啊!他們的一生, 
                      點點滴滴都是踏實付出的印記,不會因肉體的消失而抹滅;此刻讓我們用 
                      最虔誠的心為他們祝福;而在我的生命里程碑中,永遠有他們陪伴同行的 
                      大德大恩。」 
                       
                       
                       
                      急凍大體模擬手術教學 
                       
                      慈濟大學醫學系「急凍大體模擬手術教學」啟用典禮中,上人對大體老師 
                      、家屬,表達深切的感恩與敬重。「大體老師們在身體健康的時候,盡心 
                      盡力為社會付出;生命走到了盡頭,選擇捐贈大體,化無用為大用,真正 
                      是人間菩薩啊!也感恩家屬這分大仁、大智慧的成就。」 
                       
                      「急凍大體模擬手術教學」被喻為「醫學生的最後一刀、醫師的第一刀」 
                      ,是將捐贈者的大體置於攝氏零下三十度環境中急速冷凍儲存,於課程前 
                      三天回溫處理後,讓醫師帶領七年級醫學生,以最接近活體的人體作為學 
                      習手術的對象,模擬各種臨床手術。 
                       
                      上人表示,完整的教育必須具足愛、感恩與尊重;慈濟推動大體捐贈,就 
                      是希望能倡導優質且蘊含尊重精神的醫學教育。 
                       
                      「感恩大體老師和家屬毫無保留地付出,讓學生藉由模擬手術,累積充足 
                      的經驗,避免未來在病人身上劃錯刀;也期待年輕的醫學生能體會大體老 
                      師的無私奉獻,未來在行醫路上能提起使命感、無私付出,展現對生命的 
                      愛與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