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春風化清流
◎釋德
◆二月六日《正月十六(五)》


靜思小語

清流,靜默流動;濁流,洶湧澎湃。
要使清流盛於濁流,唯有號召更多人共行善事。



學生不聽話怎麼辦?

愛的教育宛如春風雨露,能滋潤幼小的樹苗日益成長茁壯。與大專教師營
數位工作人員座談時,上人談及,教育要有良效,先要使學生能「尊師重
道」;也就是老師要端正自己的人格和形象,才能以身作則教化學生。

「老師的行止是學生的模範。一個人的外在打扮,要切合自己的年齡與身
分,如果老師仿效世俗年輕人,奇裝異服、頭髮染成五顏六色,教學生如
何生起敬重之心?」

什麼是真正的年輕?不是追趕世俗流行,上人說,內心能回歸純真的本性
,就是年輕;什麼是心中有愛?就是能真正去關心人。

上人表示,老師對學生的關懷愈多,學生就能深刻感受到師長的愛;學生
感受到有人愛我,便會遵循老師的教導。所以,「管理」學生最好的方法
,就是關懷與愛。

座中有人提問,該如何教育、開啟學生的善心?

上人表示,每個人的心地本都明亮如鏡,卻因外在塵埃的污染而無法明朗
;外在的大環境會影響人,使人心向善或向惡。

「愛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可以帶著學生投入志工,學習照顧、服務他人。
這種『從付出中得歡喜』的人生價值觀被啟發了,就會懷著愛心往善的路
上而行。」

倘若學生被惡所感染,該如何因應?上人回答,教育工作是一條長遠陪伴
的路程,要肯定人性本善,一路持續引導他往善的道路而行;所謂「以事
啟理」,只說理論不易見效,可用人事實例來輔導,才能深入人心。

多位老師將加入慈濟委員培訓,上人致勉,要在慈濟菩薩道上深入體會人
間疾苦,拓展自我的心胸和眼界。「佛陀說法的第一課就是談『苦集滅道
』,唯有親身接觸人間苦難,才能探得人生至理。」

上人感嘆,在當今社會中,清流,總是靜默地流;濁流,卻是洶湧澎湃。
要使清流盛於濁流,必須從社會各層面普遍來影響;唯有號召更多人多行
好事,才能共成美善的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