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季節的窗下開放著芬芳 |  
                   
                  
                     | 
                   
                  
                     | 
                   
                  
                     | 
                   
                  
                    【慈濟道侶叢書】 
                       
                       
                      這是一些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親身所見, 
                      關乎「情」的陳述與分享。 
                      小自個人、家庭,大至人間、萬物, 
                      在「情」的進退取捨之間,最終領悟或抉擇的智慧心得。 
                      歡迎您用「情」來展讀── 
                      以親情、愛情、人情、心情、眾生情為軸心, 
                      旋繞出的一篇篇動人小品。 
                       
                       
                       
                       
                      理所不當然 
                       
                      ◎撰文/劉銘(警廣節目主持人) 
                       
                       
                      人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 
                       
                      在我主持的廣播節目中,曾經訪問過不少脊髓損傷的朋友們,這些人多半 
                      都是在青壯年時期,生命驟然變調褪色。根據一項數據顯示,這樣的朋友 
                      每年增加一千兩百多人,而百分之四十八是因為交通事故所導致的。 
                       
                      該團體的人士表示,他們的組織乃是殘障福利機構中,會員人數成長最為 
                      迅速的,這是喜的部分;而憂的部分,則是代表社會上每年又有一千兩百 
                      多人,由非障礙者變成障礙者。 
                       
                      介於一則喜、一則憂之中,確實令人五味雜陳,難以消受。 
                       
                      李山明,就是活生生、血淋淋見證了這樣的「人生無常」。 
                       
                      他是我國中同學,認識他時,是一位鎮日徜徉於追、趕、跑、跳、蹦嬉戲 
                      之中的男孩,活力充沛的儼若過動兒。畢業後,我們就像斷了線的風箏, 
                      各奔東西,失去聯繫。 
                       
                      多年後,在一個殘障朋友聯誼活動中,有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大男孩,過來 
                      跟我打招呼:「你還記得我嗎?」 
                       
                      細細地端詳、思索了半晌,怎麼也想不起這個人是誰,我說:「抱歉,你 
                      是……」 
                       
                      「我是你國中同學。」他停頓了一下。 
                       
                      「我還是你高中老師呢。」我趕緊插了一句,打趣地說。 
                       
                      「真的,我叫李山明。」好熟悉的名字啊!他的容貌開始由模糊變得清晰 
                      。 
                       
                      我的心被重重地撞擊,萬萬料想不到,久別後的重逢,他竟然和我又多了 
                      一層關係,成了我輩「輪椅族」的學弟。 
                       
                      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安慰他,勉強擠出了一句很蠢的問話:「習慣當一個 
                      殘障者嗎?」 
                       
                      不問還好,一問反倒激起他的情緒:「這根本就不在我的人生規畫之中。 
                      我原本以為能走、能跑、能跳,一直到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深深 
                      地吸了一口氣說。 
                       
                      此後,他便成了我節目的聽眾,他說要跟我學習如何成為一位稱職、快樂 
                      的殘障者。 
                       
                      人生如同一場電影,而你的想法決定了悲劇或喜劇。 
                       
                      究竟是什麼樣的「想法」,如此關鍵呢?那就是「理所不當然」。原來, 
                      凡事一旦被視為理所當然時,人們便缺少了知福惜福的感受,也變得不易 
                      感恩感謝了。 
                       
                      本書的篇篇文章,溫馨感人,且富有人生的哲理,包含了人情、親情、愛 
                      情等範疇。如果我們不能透析「理所不當然」的真諦,就頗難體會人情的 
                      可貴、親情的溫暖、愛情的甜美。而這些情愫就無法使人獲得滋潤,產生 
                      無與倫比的力量。 
                       
                      所以,請以「理所不當然」的心情,來讀這本書就對了。(本文為《在季 
                      節的窗下開放著芬芳》推薦序) 
                       
                       
                       
                       
                      好命的人 
                       
                      ◎撰文/慮皇 
                       
                       
                      因為居家服務工作,我像夢遊的愛麗絲,闖進另一個如夢似幻的世界。 
                       
                      年屆八旬的阿公和小學中輟的孫子是我服務的對象。患重病的阿公即使牽 
                      掛憂心,也已經沒有能力再照顧逐漸沉溺網咖的孫子,甚至連自身的起居 
                      、三餐都成了問題。 
                       
                      第一次探訪,看到的是孫子蜷曲著身體,和大小便失禁的阿公睡在同一張 
                      床上、蓋同一條棉被。那不知多久未曾洗滌的被單和床單,層層浸染污垢 
                      ,已經分辨不出花樣色彩。床沿邊兩張矮凳上,分別放著未吃完的泡麵, 
                      矮凳旁是一桶滿溢的尿盆,地上則是一條條沾滿屎尿的內褲。我用意志力 
                      抵抗掩鼻的衝動。 
                       
                      數日後,一個氣溫驟降的半夜,被寒意弄醒的我,連忙起身到兒子的房間 
                      為他蓋被、關窗。當我俯身親吻孩子額頭時,那張幸福無憂的睡臉,以及 
                      乾淨柔暖的棉被飄散出來的清香,剎那間,讓我濕了眼眶。 
                       
                      我為苦命的孩子哭泣──那個從小由阿公撫養長大的孩子,可曾感受過被 
                      媽媽親吻的滋味?今夜睡得暖嗎?被疾病和歲月摧殘的阿公,還可以讓他 
                      依靠取暖多久呢? 
                       
                      我為好命的孩子掉淚──生在富足家庭的孩子,從小在愛的氛圍中長大, 
                      卻沒有幸福的感覺,因為尚未滿足的欲望還好多好多……他不知道有多少 
                      小孩處在飢餓、瀕臨死亡,他不知道陽光也有照不到的角落,那個世界是 
                      他一千零一夜中一個虛幻的故事。 
                       
                      苦命的孩子如何得到溫暖?好命的孩子如何能夠幸福? 
                       
                      「好命的人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才不辜負上天給他的好命。」這是一位 
                      好命的年輕人連加恩,他到蠻荒貧窮的布吉納法索服醫療替代役,並在當 
                      地推展慈善事業後的感想。 
                       
                      好命的孩子要走出自己的城堡,甚至讓阻絕外面世界的高牆倒下,他才能 
                      窺見生命的全貌。他需要去認知苦難的真相,才知道欲望是一場沒有終點 
                      的追逐賽。他需要親身去付出、服務,才能體悟幸福是來自分享而不是積 
                      聚。 
                       
                      好命的孩子,我知道該為你注入的生命之泉是什麼了。(本文摘錄自《在 
                      季節的窗下開放著芬芳》「心情」篇章) 
                       
                       
                       
                      【索閱方式】 
                       
                      慈濟道侶叢書《在季節的窗下開放著芬芳》 
                      由慈濟文化志業中心「中文期刊部」編纂 
                      七月問世  輕巧方便  易於攜帶  
                       
                      凡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會員 
                      每年捐助一二○○元(每月一百元) 
                      每兩個月即可獲贈「慈濟道侶叢書」一冊 
                      郵政劃撥帳號:06562443 
                      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心蓮專戶(請註明「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 
                      本叢書亦接受隨喜助印,洽詢電話:(02)27760111分機2112發行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