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來配合你 |
|
◎釋德 |
|
◆六月十三日《農四月二十六日》
【靜思小語】
「為何不能配合我?」「你不對,我才對」……
用這樣的心態與人共事,很辛苦、很無奈,且事難成就。
樂於配合才是真功夫
人間一遭,幾度春秋?基金會同仁人文營今日圓緣,上人勉眾,若缺乏為
社會付出的使命感,則此生徒然來去。「人生要確立目標,以職場為道場
,以職業為道業;要用修行之心投入,切莫為生活而工作。」
上人表示,既發一念善心,就要依循此道而行;既是修行,就要向內自省
,而非挑剔他人的行為舉止。
與人共事,如何能和諧?上人表示,即便是手足之親,亦有不同的觀念與
想法,遑論同仁皆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要達成共識並非易事。「要求別
人配合自己很難,調適自己配合別人比較容易。為求和諧共事、圓滿任務
而能配合他人者,才是真正了不起。」
慈濟四大志業發展迄今,在國際間獲得肯定,上人感恩眾人愛心聚合、無
私付出,方能造就慈濟之美。「團體中以『和』為貴,莫存有『你怎麼不
聽我的?』『為何不與我配合?』等心態。假如時常表現出『你不對,我
才對』的姿態,同事間方向無法一致,甚至對立,做起事來將很辛苦,也
充滿無奈!」
上人贈予每位同仁《無量義經》手抄本,勉勵大家用心研讀經文意涵、思
徹人生道理;以職場為道場,於職業中精進道業,相互敬愛,共同行於慈
濟菩薩道。
「慈濟之寶」話當年
東區慈誠委員協力隊組精進一日於靜思堂舉行,邀請十三位資深委員齊聚
一堂,見證慈濟史跡。
感恩堂兩側大螢幕,放映出一幀幀黑白照片,照片中人如今皆已白髮蒼蒼
,說起昔時訪貧、義診的點滴回憶,深印在生命中的痕跡,令人感念。
上人有感而發:「看著舊時相片,我覺得相片中人並沒有變老呢!三、四
十年來,這群『慈濟之寶』沒有將時間用在個人享受中,,每天歡喜付出
,所以雖然年歲增長,依然毅力十足。」
回首慈濟草創初期,志工人數雖少,然眾人堅毅隨師行,披荊斬棘開創慈
濟路;上人感嘆歲月催人老,一段段珍貴的歷史,如今只存相片數禎,「
過去實有很多寶呢!」
走過篳路藍縷的竹筒歲月,如今菩薩隊伍浩蕩長。聽聞台東志工分享,慈
濟會務已延伸到大武鄉、太麻里鄉金崙村等地區,上人除感念大家用心推
動志業,也勉示應再積極加強人間菩薩招生,若能鼓勵社區民眾多投入志
工行列,就能增加當地善的力量。
「淨化人心應從生活教育開始,食衣住行皆要展現慈濟人文。協力隊組乃
『四法四門』的第一關卡,期待大家以身作則,在生活中落實慈濟人文;
接引新人時,要正確指導舉止行儀,共同呈現慈濟人文之美。」
上人感恩東區慈濟人的扎實深耕,慈濟才能以花蓮為發祥地,將四大志業
、八大腳印普及全球。「期待大家更努力、更用心,以平安、和氣及健康
來供養師父,才能將愛的力量擴展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