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已生善令增長
◎釋德
◆十一月二十一日《農十月•初十》


靜思小語

讓行善在生活中薰陶成習,
讓大愛與感恩在內心深處循環。



踏出專業,天地無限寬

「感恩大家在志業體固守崗位,盡責任、守本分;若進一步成為委員、慈
誠,更能全面體解四大志業、八大腳印。」六十三位慈濟教育志業體師長
、花蓮與大林慈院醫護專才組成「慈悲喜捨班」接受慈濟委員、慈誠隊員
培訓,一年來在資深志工帶領下,每月參與靜態課程、慈善訪貧、醫療往
診、環保回收、文化導覽等工作;今日舉辦圓緣。

欣見同仁平日於專業領域貢獻長才,更於假日參與培訓,深入慈濟人文,
上人讚歎,天地如此寬大,若善用餘暇踏出專業領域,投入利益人群的志
工服務,更能察覺萬事萬物的真理。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來了就『買一送一』。」大林慈院游永春副
院長幽默的話語,讓台下笑聲連連。原來他加入慈濟醫療團隊,連帶讓妻
子楊苑苑也為了做慈濟而提早退休,夫婦相隨,堪稱「買一送一」。

上人近日常提及「心力效應」,令游副院長有感而發。憶及小時候看過「
破窗效應」──當一棟建築物有一個窗子破了,其他窗戶也會跟著被打破
;一如有人開始棄置垃圾,垃圾就會愈積愈多。「在慈濟,事事皆是真善
美的循環。現今社會混濁,我們應出淤泥而不染,以清流淨化人間。」

大林慈院社服室賴怡伶組長分享,在慈濟工作近十年,感恩身邊有很多好
人陪伴她度過挫折,這樣的感動與幸福難以言喻;她以印象最深刻的靜思
語「付出是事相,感恩才是真理」,詮釋所體會到的「感恩」意涵:「那
是融入了欣賞與讚歎,並非口頭語而已。」

身為基督徒的慈大方菊雄校長分享,十二年前因上人一句話:「不擔心你
是基督教徒,只擔心你信仰得不夠虔誠。」而毅然投入慈濟教育志業。方
校長說,以前覺得把工作做好即可,但在培訓過程中,聽聞愈多,愈感所
知不足,特別是今早聆聽德慈師父講古,方知上人建院之辛苦與對理念的
堅持。「信仰不同不重要,我會跟著師父走!」方校長說。



把善根牢牢扎穩

「無論信仰何種宗教,皆要奉行善事。」上人詮釋宗教為人生的「宗」旨
、生活的「教」育;正信的教徒能打開心門,不會故步自封,分門別派。

「既已萌發虔誠善念,這分心念就是善根,要往下愈扎愈深,枝枒才會茂
盛。」上人以「四正勤」勉眾——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已生惡令
斷、未生惡令不生。復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期許眾人
帶動身邊的人,一起為利益人群付出。

「善或惡都是習慣;故從此刻開始,應好好在善的環境中薰習,讓大愛、
感恩的心念不斷循環。」

上人表示,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都是慈濟人「做其所說、說其所做」
而成就,「慈濟人文,是做了之後展現的成果。所以,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