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做」出幸福感 | 
                   
                  
                     | 
                   
                  
                    ◎釋德  | 
                   
                  
                     | 
                   
                  
                    ◆一月二十九日《農十二月•二十》 
                       
                       
                      【靜思小語】 
                       
                      面對辛苦的工作, 
                      能「甘願做,歡喜受」,就不會「過勞」, 
                      反而能產生「幸福」感。 
                       
                       
                       
                      「過勞死」的迷思 
                       
                      「常聽有些人將『無聊死了』、『閒死了』、『悶死了』等語掛於嘴邊, 
                      何來『過勞』之有?」午膳後,上人與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許文林副院 
                      長等醫師漫談,話題圍繞在「過勞死」。上人表示,「過勞死」這現代名 
                      詞,或將成為一些人貪圖安逸的藉口。 
                       
                      林院長表示同感,認為工作中能轉換心境,就是休息。「若將每日的事務 
                      當成不得不為的工作,就會產生『過勞』之感;若將之視為生命的一部分 
                      ,做起事情來就會很甘願而心生歡喜。」 
                       
                      林院長提及,曾有雜誌訪問台灣一知名企業家,企業家談到有同學認為到 
                      四、五十歲即要退休,到國外享受人生;但同學的退休生活過了一段時日 
                      ,漸漸沒有人陪他打高爾夫球,最後只能在家閒度時日,一、兩年後就往 
                      生了。 
                       
                      林院長指出,以醫學角度來看,人一旦鬆懈下來,讓細胞活得太憂鬱,很 
                      快就會死亡;倘若予之一點點壓力,可讓細胞活過一般細胞六倍的生命。 
                      換言之,生活上有適度的壓力,會促使細胞製造適應外在環境的蛋白質等 
                      物質,這就是目前醫學界所探討的「長生不老學」。 
                       
                      眾人皆認為靜思語「甘願做,歡喜受」最能讓人人免於工作過度勞累。「 
                      慈濟人將苦化作福,故不說辛苦,而說幸福!」上人結語。 
                       
                       
                       
                      為「家人」遮雨擋風 
                       
                      午後進行花蓮地區首場歲末祝福,對象以醫療暨教育志業同仁為主。 
                       
                      包括林欣榮院長、方菊雄校長等醫療、教育志業體多位主管,經過一年培 
                      訓,深入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學習如何「用愛鋪路」,此刻立於台 
                      上,胸前別著「佛心師志」,逐一由上人親授證。 
                       
                      上人開示時回顧去年「慈濟大藏經」,從伊朗大地震提及今日受證的王志 
                      鴻副院長及急診部郭健中醫師等人前往災區,即使語言、風土民情迥異, 
                      亦能透過肢體語言,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一年後的今天,印度洋大海嘯 
                      中受災嚴重的國家斯里蘭卡,慈濟醫師深入義診已持續近一個月…… 
                       
                      談及賑災種種,上人強調應為時代作見證,尤其是教育志業體同仁,應讓 
                      學子知道同樣在地球上、距離我們千里之遙的地方,發生了什麼災難,而 
                      從中得到啟發。 
                       
                      上人表示,不論身在那一個國家,人人都是地載之上、天蓋之下的一家人 
                      ,應時時為地球村的「家人」們祝福,讓大愛遍及天下蒼生。 
                       
                      對於今日受證的新委員與慈誠,上人致勉當以觀世音菩薩如慈母般的大愛 
                      、地藏菩薩如慈父般的大願,救拔苦難的眾生。 
                       
                      「能多付出一些,就能讓更多苦難人得到庇護。猶如在雨中為他們撐起一 
                      把大傘,風起時替他們關一扇門擋風。這就是慈濟人的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