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刊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印順導師生平記要
生平記要


時代背景 歲次 事略)



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

清廷迫於時局的改革需要,宣布預備立憲。

1歲

•三月十二日、清明節前一天,生於浙江省海寧縣。是七個月早產兒,俗
名張鹿芹。



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

國曆十月十日,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

6歲

•六月,進私塾就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中國改朝換代,民國建立。

7歲

•隨父親到新倉鎮,先讀私塾,後入初等小學。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

10歲

•冬天,初等小學畢業。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

袁世凱稱帝,中國處於軍閥各自為政的局面。

11歲

•在家自修半年,秋天插入硤石鎮開智高等小學,寄宿學校。



民國七年(一九一八)

為期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翌年,中國掀起「五四運動」。

13歲

•夏天,畢業於開智高等小學。秋天,由父親安排於中醫家學醫。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

16歲

•學醫迄於今夏,興趣傾向學仙,父親恐其墮落,遂介紹於新倉母校執教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

20歲

•偶讀《莊子》,見馮夢禎序文:「然則莊文郭注,其佛法之先驅耶?」
引發探索佛法之興趣。後閱讀《中論》,對佛法產生嚮往。



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

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中國完成形式上的統一。

23歲

•清明節後八日,母親突然病逝,「引起我內心極大的震動,不知所措的
悲傷」。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

24歲

•五月,父親逝世。

•年來家中喪亡相繼,忙於求醫、求藥、辦喪事;欲探人生真義,加上熏
習佛法四、五年,引發出家決心。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

25歲

•結束九年小學教職。

•五月,通信應考北平菩提學院,論文通過。六月二十九日離家,輾轉於
北平、上海、浙江普陀山。十月十一日,於普陀山福泉庵清念老和尚座下
落髮出家,法名印順,號盛正;月底赴天童寺受具足戒。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

26歲

•二月,到太虛大師創辦的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求法。

•五月,因病休學;八月,閩南佛學院代院長大醒法師介紹前往鼓山佛學
院休養兼授課,教授「十二門論」。

•著述〈抉擇三時教〉等文,一生寫作的開始。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

27歲

•於普陀山之佛頂山慧濟寺閱藏。四年內三度上山,閱畢整部《大藏經》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

29歲

•在奉化雪竇寺初謁太虛大師。

•六、七月閱藏期間,奉太虛大師函,前往閩南佛學院教授「三論玄義」




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

二十六年國曆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八年對日抗戰開始。 

33歲

•時局混亂,避居四川北碚縉雲山,於漢藏教理院授課一年餘。與留學西
藏的法尊法師密集討論法義教理。

四川八年,講說、寫作不輟,引以為出家生活最有意義的時光,「對思想
及未來一切,有重要影響。」



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

一九三九∼一九四五,第二次世界大戰。

35歲

•於貴陽大覺精舍完成《唯識學探源》論著,自謂「進入了認真、較有體
系的寫作,思想的主要特徵也逐漸明白表示出來」。往後十二年,為思想
勃發時期,講說與寫作豐富。



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

36歲

•撰寫有關人間佛教思想的第一篇文章〈佛在人間〉。

•秋天,受聘到演培法師創辦的四川合江法王學院擔任導師,後改任院長
,任期三年;自此學眾以「導師」稱之。



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

37歲

•探索大乘思想的流變,撰寫《印度之佛教》;演培法師傾其積蓄協助印
刷出版。這是著作首次出版流通。

•在法王學院講《中觀論》頌,由演培法師筆記,隔年出版《中觀論頌講
記》。此書為導師闡釋中觀思想的重要著作。



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

國共內戰,局勢動盪不安。

42歲

•三月十七日,太虛大師圓寂。被薦舉主編《太虛大師全書》,歷時一年
又十日。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

年底,共產黨取得中國大陸政權,國民政府遷抵台灣,實施戒嚴令。 

44歲

•正月,於廈門南普陀寺成立大覺講社,將前著《阿含講要》補充改編為
《佛法概論》,為講社同學講說。

•時局動亂,移居香港三年。十月,得妙欽法師之助,在香港出版《佛法
概論》。



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

45歲

•在香港出版了七本著作。日本大正大學牛場真玄教授,將其中《中觀今
論》內容作部分翻譯,向日本學術界介紹。



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

47歲

•當選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後又被推為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分會會長。

•七月中旬,應中國佛教會之邀來台,準備參加八月在日本舉辦的世界佛
教友誼會第二屆大會。

•十月,任台北善導寺導師。

•年底,大醒法師圓寂,繼任《海潮音》(太虛大師創辦)雜誌社社長,
達十三年。



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

48歲

•定居台灣,將擬建於香港的「福嚴精舍」移建新竹。

•九月,福嚴精舍竣工,作為內修與培養僧才之所。



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

49歲

•台灣戒嚴時期,對言論、思想自由等方面皆有限制。元月二十三日,中
國佛教會以「四三中佛祕總字第一號」,取締《佛法概論》——主因書中
提及「北拘盧洲(約今中國西藏)為福樂之地」,被認為隱含共產宣傳毒
素。

•申請再審查、再修正,而重新出版《佛法概論》。風波歷半年平息,自
認為「最傷心、最可恥」之舉。

•年底展開菲律賓弘法之行,歷時約五個月。



民國四十四年(一九五五)

50歲

•罹患肺結核,在台北賃屋靜養半年。



民國四十五年(一九五六)

51歲

•國曆三月四日,接受善導寺之聘,擔任住持。一年後辭卸。

•秋天,因肺結核住院三個月。



民國四十六年(一九五七)

52歲

•五月七日,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推選為代表,赴泰國參加紀念佛陀涅槃
兩千五百年大會。

•九月六日,任新竹壹同寺女眾佛學院院長。



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

53歲

•皈依師父清念上人在新加坡海印寺圓寂,遺骨決先安放台灣福嚴精舍;
導師迎舍利入塔。

•連續三年赴菲律賓弘法,被推為信願寺和華藏寺聯合住持;促成馬尼拉
能仁學校的成立。



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

翌年,台視開播,台灣進入電視時代。

56歲

•元月二十四日,台北「慧日講堂」落成,積極對外講經弘法。

•應政治大學吳兆棠博士之請,於教育研究所介紹佛法對「心」之心理學
及哲學之意義,每週一堂課,連續五週。



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

58歲

•二月,在慧日講堂收一名來自花蓮、自行落髮的沙彌尼為徒,賜法名證
嚴,字慧璋,期勉「為佛教,為眾生」。



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

59歲

•四月十五日,於嘉義「妙雲蘭若」掩關,恢復內修、寫作生活。



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

美國停止經濟援助台灣。

翌年,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以吸引外資。

中國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


60歲

•掩關一年後,接受張澄基博士之請,十月起於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系教授
「佛學概論」及「般若學」一年;為全台首位比丘教授。



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

62歲

•受聘為張其昀創辦的中華學術院哲士。



民國五十七年(一九六八)

台灣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63歲

•六月,四十五萬字的《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出版。張
曼濤教授評論「已超過了國際上某些阿毘達磨學者」。



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

64歲

•自年初起,赴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弘法,歷時約四個月。

•冬天,將手頭可得之論作,輯為《妙雲集》上中下三編,計二十四冊;
歷時四年,於民國六十二年秋末全部出版。



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

台灣退出聯合國。


66歲

•三月,五十六萬字的《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出版。

•秋天,嚴重小腸栓塞,歷經兩次手術,度過三十八天生死關頭。

•撰《平凡的一生》,自述一生出家、修學、弘法之因緣。



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

67歲

•日本學者牛場真玄翻譯導師著作《中國禪宗史》,七月二十九日致函導
師,敦請以此書日譯本向大正大學申請博士學位。



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

68歲

•體弱,赴美靜養半年。

•六月,日本大正大學審核通過文學博士學位,為中國第一位博士比丘;
時在日本的聖嚴法師代表接受文憑。



民國六十三年(一九七四)

台灣推動「十大建設」,持續經濟發展。


69歲

•一病三年;十月,住台中靜養,身體始漸康復。



民國六十四年(一九七五)

70歲

•初夏,完成《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此為養病期間,閱讀
《史記》等書而寫成的唯一一部非關佛法的著作。



民國六十七年(一九七八)

中美斷交。


73歲

•八月十四日,移居台中太平鄉「華雨精舍」。



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推動重點科技發展。


75歲

•七月底,歷時五年,完成八十餘萬字的《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闡明「大乘佛法」是從「對佛的永恆懷念」而開顯出來的。



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

76歲

•成立正聞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一九八三)

78歲

•九月,《雜阿含經論會編》(三冊)出版。



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

79歲

•國曆四月二十四日,主持花蓮慈濟醫院動土典禮。

•完成《遊心法海六十年》,為學法歷程、著作的導論;十八萬字的《空
之探究》亦脫稿。寫於民國三十一年的《印度之佛教》,修訂後重新出版




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

81歲

•感一生寫作,有人讚歎,有人批判,故蒐集編成《法海微波》一書。



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

解除戒嚴令。黨禁、報禁解除,開放大陸探親。自此台灣政治、社會逐漸
走向民主化與多元化。


82歲

•完成《印度佛教思想史》,為印度佛教發展研究的結論。



民國七十七年(一九八八)

83歲

•七、八月間,忽從一個「心」字,發見、貫通了印度佛教史上的一個大
問題,寫出了《修定——修心與唯心•祕密乘》。



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

84歲

•由於著作多、涉及範圍廣,撰寫《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以三萬字鋪
陳歷來研究之核心思想。



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

85歲

•跌倒,數日後發現腦部瘀血,連夜從台中急送台大醫院手術,住院月餘




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

資訊和光電產業成為台灣經濟產業的主流。


86歲

•病後靜養口述、由昭慧法師筆記整理,寫成《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
》。



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

88歲

•四月,將《妙雲集》出版後二十年間,其他著作結集成五冊《華雨集》
出版。

•十月十日,動膽結石手術,出院後體重只剩四十五公斤。

•大病出院不久,開始對成書於二十多年前的自傳《平凡的一生》,進行
增補及修正,另成一部「增訂本」;翌年出版。



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

89歲

•國曆九月,返中國大陸普陀山禮祖庭。自民國三十八年避難遠離,至此
相隔四十六年。二十四天行程巡訪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寧波天童寺
、奉化雪竇寺、普陀山、普濟寺、福泉庵、慧濟寺、法雨寺、上海玉佛寺
、北京、杭州、海寧;見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和尚、弟子厚學法師、趙樸
初、郭朋諸人。



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

90歲

•國曆四月一日,法鼓山文教基金會、佛教青年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
印順導師學術座談會」,為導師慶祝九秩壽辰。



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

92歲

•「財團法人印順文教基金會」成立。

•三月二十七日,因跌倒仆傷及大腿骨裂,住進台中榮總治療、復健。



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

台灣九二一大地震。


94歲

•國曆九月五日,腹瀉嚴重,住進花蓮慈濟醫院。診斷為罕見之「胃泌素
瘤」,並在小腸發現結核菌。治療一百零八天後出院。



民國八十九年(二○○○)

95歲

•國曆四月十六日,於靜思精舍觀音殿度過九秩晉五誕辰慶典。

•印順文教基金會舉辦「印順思想研討會」,會後由正聞出版社出版《印
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



民國九十年(二○○一)

美國九一一事件。


96歲

•國曆三月十五日,陳水扁總統至華雨精舍拜會,以學者推崇之「玄奘以
來第一人」,讚譽導師在佛學上的地位,贈「佛國瑰寶」賀幛。

•三月三十一日,弘誓文教基金會舉辦第二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印
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之後每年於導師壽辰前舉辦相關
學術研討會。



民國九十一年(二○○二)

97歲

•國曆一月十日,《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光碟版第三版發行。

•國曆三月二十五日,潘煊撰《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導師傳》,由天
下文化出版。

•國曆四月十四日,蒞臨台中慈濟志業園區參加動土典禮。



民國九十二年(二○○三)

98歲

•國曆八月,大愛電視台《印順導師傳紀錄片》出版。

•國曆十月十八日,福嚴精舍創建五十周年慶。



民國九十三年(二○○四)

99歲

•國曆三月五日,陳水扁總統至華雨精舍頒贈「二等卿雲」勳章,表彰導
師畢生德業、學術成就與社會影響。

•國曆四月二十四、二十五日,恭祝導師百歲嵩壽,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佛教弘誓學院聯合
主辦「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海峽兩岸佛教學術研討會,於中央研究院舉
行。

•國曆六月,《永光集》出版,為導師最後一部論集著作。

•國曆九月二十五、二十六日,現代佛教學會主辦、印順文教基金會贊助
的「佛教文化與當代世界——慶祝印順導師百歲嵩壽」學術研討會,在台
灣大學舉行。



民國九十四年(二○○五)

100歲

•元旦,率先捐款響應慈濟賑濟海嘯災民活動,並呼籲大眾同發善心。

•國曆四月十日,因發燒住進花蓮慈濟醫院檢查,發現心包膜積水。

•國曆四月二十日,在花蓮靜思堂度過百歲嵩壽。天下文化出版《法影一
世紀——印順導師百歲》一書。

•國曆四月二十三日,大愛電視台《印順導師傳動畫電影》首播。

•國曆四月二十六日,血壓急速下降,醫師緊急施行心包膜積水導引手術


•國曆六月四日,於花蓮慈濟醫院圓寂。六月六日移靈新竹福嚴精舍,連
續四日,信眾瞻仰隊伍不絕。

•國曆六月九日,陳水扁總統頒發褒揚令。

•國曆六月十一日舉行追思讚頌法會及荼毘大典;十二日安奉福嚴精舍福
慧塔。

•國曆六月十七日,導師於九十三歲增補三篇新作,叮嚀「身後再出版」
的《平凡的一生》「重訂本」問世。



■註:時間未注記者,為農曆。

■參考資料:

•鄭壽彭《印順導師學譜》(天華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出版)

•印順文教基金會網站

•潘煊《法影一世紀——印順導師百歲》(天下文化,民國九十四年出版



一九四八•浙江奉化雪竇寺
一九五五•宿霧中華中學
一九五七•台北松山機場
一九五八•新竹福嚴精舍
一九五九•新竹女眾佛學院
一九六三•嘉義天龍寺
一九六一•台北慧日講堂
一九六六•台北報恩小築
一九八九•靜思精舍
一九九四•廈門南普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