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比比誰最小 | 
                   
                  
                     | 
                   
                  
                    ◎釋德  | 
                   
                  
                     | 
                   
                  
                    ◆八月二十三∼二十四日《農七月•十九至二十》 
                       
                       
                      【靜思小語】 
                       
                      莫「誰比誰大」,要比就比誰更能縮小自己, 
                      不但不礙人眼,更能入人心。 
                       
                       
                       
                      不能沒有我 
                       
                      位於夏威夷南方的小島薩摩亞(Samoa),面積是香港的兩倍,約六萬人 
                      口中,近九成是玻里尼西亞原住民。當地日晒強烈、溫熱潮溼,居民長年 
                      遭受蚊蟲叮咬,飲用不潔的雨水,常有疾病產生。島上只有一家小型破舊 
                      的醫院、一位正式醫師,加上藥物匱乏,居民小病往往拖成大病。慈濟夏 
                      威夷分會醫護志工八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前往義診。 
                       
                      罹患牛皮癬的原住民,四肢皮膚潰爛、行動不便,因島上醫療資源不足而 
                      沒有治療,日日受痛癢煎熬;一位婦女耳垂破損,無力負擔到夏威夷就醫 
                      的四千美元及手術縫合的八千美元費用,幸有慈濟義診為她解決難題…… 
                       
                      早會時間,上人提及夏威夷慈濟人到薩摩亞島義診,慨嘆道:「這麼漂亮 
                      的島嶼,風景美如天堂,但是生活、醫療條件並不好。若生重病,要搭五 
                      個多小時飛機到夏威夷求醫,手術費用動輒上千、上萬,實非經濟能力普 
                      遍不佳的島民所能負擔,只能忍病忍痛。淨土、天堂,人間、地獄的境界 
                      ,同在一處。」 
                       
                      慈濟人一九九八年首次赴當地義診,此為第三度前往。源於當地經商的賴 
                      泳錩發現居民貧病困境,發起善心,進而引起夏威夷一群有愛心的醫護志 
                      工跨海伸援;而這些志工多是全家動員,也有人剛動過手術,亦不放棄付 
                      出的機會。 
                       
                      上人感恩道,大家憑著「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這個地方不能沒有我 
                      」的想法,帶著全家共同造福,帶動愛的效應。 
                       
                      「多做多得。多一番付出,慧命就多成長一分。」上人教示,無所事事空 
                      過時日,生命即是空白;若能把握分秒,戮力付出,即能在生命中留下愛 
                      的印記。 
                       
                       
                       
                      不要誰比誰大 
                       
                      於海外發展慈濟志業實非易事,上人與海外慈濟人談話時,以植樹作喻, 
                      要將慈濟理念、使命感原原本本地移植、落地生根,這樣樹體才能穩、枝 
                      葉才會茂盛。 
                       
                      慈濟道場是慈悲喜捨的道場,上人勉示要發四無量心:大慈無悔——一心 
                      付出,傳承、撒播慈濟種子,只為讓眾生得到快樂,永不後悔;大悲無怨 
                      ——一心為人拔除痛苦,即使被人誤會、責罵,也無怨;大喜無憂——心 
                      能輕安自在,不因他人評論而憂憤;大捨無求——去除得失心,捨出去後 
                      就不再掛礙。 
                       
                      上人叮嚀,走慈濟路,要認知正確方向,時刻縮小自己,否則自我膨脹, 
                      徒礙他人眼睛。「大家不要『誰比誰大』;要比就比誰更縮小自己、誰更 
                      有平等心。人人學習微塵人生、發揮奈米良能,才是真正的修行。」 
                       
                      上人殷殷勉眾,有形的慈濟道場逐一建立了,而今要確實建立「慈悲喜捨 
                      」四無量心的無形道場。「誠正信實,是慈濟人永存於心的人文。心存『 
                      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內外兼修,才是真正的人間菩薩!」 
                       
                       
                       
                      不是理所當然 
                       
                      二十四日午後,會客室內,一位志工有感於現今社會人們生活普遍優渥, 
                      卻常生心疾,故擬輔導自殺個案。 
                       
                      上人慨嘆,過去人們生活環境雖然匱乏,吃稀飯配地瓜簽或吃鍋巴度日, 
                      反而能安分守己,滿足於平安、平淡、平凡的幸福。 
                       
                      「反觀現代人,動輒因心靈苦難而衍生親情變調、人格異常等問題。或許 
                      因為富者多欲念且畏勞懼苦;或以為凡事理所當然應如己意,一旦不順心 
                      ,落差就顯得更大,心理就調適不過來了。」 
                       
                      上人言,改變「理所當然」的心態,珍惜並感恩每一分擁有,安分守己踏 
                      實付出,就能知足常樂,時時感覺幸福滿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