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安慰的力量 |  
                   
                  
                     | 
                   
                  
                     | 
                   
                  
                     | 
                   
                  
                    一個半月前,南亞發生大地震,災情最嚴重的巴基斯坦喀什米爾山區,已 
                      知罹難人數高達八萬。一個位在河谷的村莊,五千位居民只有五百人倖存 
                      ,還有不少學童才剛到校就遭瓦礫埋沒。軍方發言人說:「受創最深的地 
                      區,損失的是一整個世代。」 
                       
                      將近半世紀來,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為了喀什米爾主權歸屬問題,長年兵 
                      戎相見;使喀什米爾美麗的高山大川,蒙上一片濃厚煙硝。十月八日的強 
                      震,巴屬喀什米爾谷地哀鴻遍野的呼聲,響徹了世界。 
                       
                      高山谷地交通不便,加上地震破壞了道路橋梁,救援難度相當高;巴基斯 
                      坦政府和聯合國數度呼籲國際社會重視和伸援,關心流離失所的三百萬人 
                      ,特別是冬季已到,海拔較高的山區開始降雪,對於災民將是嚴酷考驗。 
                       
                      慈濟先後派出兩梯次賑災團深入災區,提供帳棚、毛毯、義診,服務將近 
                      一個月。在災後克難的生活條件下,包括多名醫師在內的志工,和災民一 
                      樣睡帳棚、無水洗澡、就地野炊,深刻感受災民現下的「缺」與「苦」。 
                       
                      因為慈悲,所以真誠牽繫蒼生的苦;因為有愛,願撫慰蒼生傷痕累累的心 
                      。這條志願踏上的艱險賑災之路,其實也是志工自我成長之路。 
                       
                      喀什米爾居民世居山林務農維生,性情純樸,災後多能互助、關懷,扶持 
                      共度難關;信仰虔誠的穆斯林,失去一切猶未失去對真主的信心──深信 
                      災難是阿拉的旨意,因此無怨無尤,提振起精神復原……凡此種種皆發人 
                      深省。 
                       
                      「你是我兄弟!請為我們祈禱!」一位受災民眾,依依不捨地擁抱結束義 
                      診、即將離去的醫師。儘管種族不同、信仰有別,然彼此間的信任和相依 
                      ,從原本「陌生的人」變成了「家人」;受災居民單純且渴望援助的眼神 
                      ,總是讓離開災區的志工頻頻回首。 
                       
                      從災難現場回到如常的生活軌道,一位志工說,對生活不會再有太多要求 
                      ,知足最富;眾多醫師提及賑災所見所聞,或是哽咽或是急切期待有機會 
                      重返災區,「我們應該還能為他們多做一些。」 
                       
                      勤懇與理想,創造了人類生活的文明;戰亂與天災,一次又一次斲傷人類 
                      天倫的溫馨。每一位參與賑災的志工都知道,有限的物資,只能緩一時之 
                      急;親身表達的關懷與尊重,或能為受創者的心帶來一分溫暖,而能從這 
                      分「感同身受」中,尋得安慰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