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善行如何恆持? | 
                   
                  
                     | 
                   
                  
                    ◎釋德  | 
                   
                  
                     | 
                   
                  
                    ◆十一月三日《農十月•初二》 
                       
                       
                      【靜思小語】 
                       
                      如是我聞,如是接受,如是修行, 
                      回小向大,善行才能永恆。 
                       
                       
                       
                      發「大菩提心」 
                       
                      晨語時,上人細解「回向」之義——並非行善期望回報,利益小我私情; 
                      真正的回向,應是回歸清淨無染本性,趨向利濟天下蒼生的「大菩提心」 
                      。 
                       
                      「使善念住心,更進一步身體力行,朝正確方向精進,就是內修到外行— 
                      —『十住行』到『十行行』。內心善念已安住,也知曉身行進取的方向, 
                      即以『十回向』堅定自我的真如本性,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上人說,凡夫不斷受後天熏習而致滿心無明,幸有因緣得聞佛法,法譬如 
                      水,能洗滌心靈的垢穢。「洗滌的過程,就是將法理不斷回向自己心靈, 
                      使能回歸與佛同等的清淨。不忍眾生苦,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名為『 
                      回向』。」 
                       
                      《六度集經》云:「為善福追,作惡禍隨,禍之與福猶影響焉。走身以避 
                      影,撫山以關響,其可獲乎?」上人闡示,行善得福、作惡成禍,就像身 
                      行影隨、如響應聲,無法逃躲;行善若只求佛菩薩庇佑,希冀功德回向自 
                      身以得利,此心態永難滿足。 
                       
                      「若僅為自我利益而造福,這樣的善行不是永恆的。要將修行利己的心擴 
                      大——不單愛自己,也不只是愛『人』,是愛普天下『一切眾生』。誠如 
                      環保志工膚慰大地——大地萬物都愛,還有什麼不能去愛?這就是大菩提 
                      心。」 
                       
                      上人教示,要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業」,時時將自己的心照顧好, 
                      明辨是非、離惡向善,「為普天下眾生而追求真理,才是真正的『回向』 
                      ,所走的路就是菩提道、大直道。」 
                       
                       
                       
                      要聞、要思、要修 
                       
                      「他們雖然離師父很遙遠,但是師父輕輕一句話,他們就會重重聽進去, 
                      運用於言行——『如是我聞』即『如是接受』,聞、思、修兼具。」 
                       
                      早會時透過錄影畫面,欣見新加坡靜思堂莊嚴溫馨的啟用典禮,上人讚歎 
                      當地慈濟人精進不懈,展現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團體之美。 
                       
                      新加坡生活節奏緊張忙碌,上台表演「三十七助道品」手語者,皆為各行 
                      各業菁英,上人讚歎他們善用時間,用心逐字學習、動作明朗俐落。「準 
                      時排練集合,即是尊重;練習時相互調整動作,即為互愛。尊重、互愛, 
                      就是成功之本;和睦、勤學,才能成就整體之美。新加坡不僅會所莊嚴, 
                      人文更是純真亮麗!」 
                       
                      整體之美是合許多美的個體而成,上人教示,「善現於行」才能成就個體 
                      人文之美。「接受好的法理,要加以實行,這就是『善法行』。假如只是 
                      原地踏步而不前進,行尚未及,如何回向?」 
                       
                      上人強調,人與人之間要能尊重互愛。「切莫做任何事都為了『自己』— 
                      —為自己的名、為自己的利。要轉『小』為『大』——能利益天地眾生, 
                      才是最美的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