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不計較得失,所以無憂 | 
                   
                  
                     | 
                   
                  
                    ◎釋德  | 
                   
                  
                     | 
                   
                  
                    ◆六月五∼六日《農五月•初十至十一》 
                       
                       
                      【靜思小語】 
                       
                      付出,不去衡量會不會有損失, 
                      就不會因得失心而生憂。 
                       
                       
                       
                      小人物,大藏經 
                       
                      「每到一處環保站,總有許多感人的實事。環保志工不論背景、年齡,人 
                      人放下身段匯聚一堂,回收資源、細拆分類,將破爛棄物化為有價值的物 
                      資。這就是清淨之愛!」 
                       
                      甫結束為期十九天的全台行腳回到花蓮,上人於早會中,憶述此行覽賞各 
                      地別出心裁的靜態展、過訪各社區規模不一的環保站,處處是慈悲的見證 
                      ,在在是人文深耕的碩果。 
                       
                      言及在各地靜態展中,許多曾接受慈濟伸手相援的人,在眾人面前回顧過 
                      去,坦述如何跨出生命困境,並表達感恩;上人衷情感佩:「真正把心門 
                      打開,這是何等勇敢!」 
                       
                      反觀現代社會,人心普遍不滿足,禁不起一點挫折。「慈濟許多故事是一 
                      篇篇真實的大藏經,他們在環境轉變、身體康復後,進一步回饋己力,用 
                      愛付出,形成愛的循環;亮麗人生堪作人品典範!」 
                       
                      上人表示,勇敢走過坎坷人生者,令人歎佩;「而慈濟人無尤無悔、擁抱 
                      苦難者,更是令人敬愛。我對大家的感恩,難以言詮!」 
                       
                       
                       
                      人醫愛,走天涯 
                       
                      印尼日惹地震慈濟第一梯次賑災醫療團,四日晚間返抵台灣,翌日即於志 
                      工早會中抒發所感。 
                       
                      高屏人醫會洪宏典醫師攜帶自己設計的行動外科工具箱,穿梭於瓦礫間往 
                      診,短短一個上午就看了五、六十位病人。「但這僅是災民的一小部分。 
                      當我們要回來時,內心都很沉重……」 
                       
                      儘管醫療團隊分別來自台灣花蓮、新店、大林、關山等慈院以及新加坡、 
                      馬來西亞、印尼人醫會,但穿上慈濟制服,大家的心緊緊連在一起。領隊 
                      簡守信醫師說:「對我們而言,只是一點點付出;但對災民來說,也許是 
                      他們生命的轉捩點。」 
                       
                      大林慈院骨科簡瑞騰主任分享「賑災三ㄍˇㄢ」——首言「感恩」,其次 
                      是「時間真的很趕」,第三是「勇敢」。「一到災區,就有病人等待開刀 
                      ,故沒時間多想,旋即勇敢地投入工作。感恩印尼師兄姊於災區奔走協調 
                      ,災難發生不久即備妥大型麻醉機、心電圖、監視器等儀器配備,使義診 
                      能順利進行。」 
                       
                      新店慈院小兒科鄭敬楓主任表示,賑災行並非亂中有序,而是「非常有秩 
                      序」,也見識到志工們「無中生有」、「發揮創意」的本領——一位不斷 
                      嘔吐、沒有解尿、嚴重脫水、近乎半昏迷狀態的小女孩被母親送來醫療站 
                      求診;他根據經驗判斷,應後送醫院才能獲得妥善的照顧,然而其父母考 
                      量經濟因素且不希望離家,他只好朝「就地取材」的方向治療。 
                       
                      「所幸印尼人醫會設想周全,備妥點滴及兒童用的針頭,接下來就考驗我 
                      的技術。」鄭主任說起新店慈院啟業以來,皆由主治醫師輪流值班,是以 
                      打針技術未致生疏,一針就打進血管;而協助的護理人員雖來自馬來西亞 
                      ,首度合作即展現良好默契。 
                       
                      「注射點滴所用的固定板,是從紙箱裁剪下來的,並利用香蕉樹充作點滴 
                      架,偌大的葉片正好可以遮陽。兩個小時後,原本動也不動的小女孩竟能 
                      坐起,家人相當高興。而看到師姊餵飲小女孩糖水、另一位則幫忙搧風的 
                      畫面,我內心頓時溢滿溫馨的暖流。」 
                       
                      鄭主任結語,千言萬語說不盡——感恩上人給予機會,能夠為災民盡一分 
                      棉薄之力! 
                       
                       
                       
                      動中靜,得自在 
                       
                      六日早會後,上人列席澳洲分會董事會,聆聽當地會務後開示:「菩薩不 
                      必遠求,當往內求自性菩薩。學佛,要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志業,才 
                      不枉人間走一趟。」 
                       
                      感今追昔,上人表示,四十年慈濟路乃步步用愛鋪展,當時所立定之方向 
                      ,迄今毫無偏差。期待人人循規蹈矩,把握時間,在不同的空間、人與人 
                      之間,留下大愛足跡。 
                       
                      「了解過去,才能立足於現在,從而展望未來,不致失去方向而感到茫然 
                      。因此,必定要深入慈濟大藏經,探討過去。」 
                       
                      上人亦敦勉眾人「守誠、守戒」。「內心無私、無欲,就能真誠待人;守 
                      好做人的規矩,即是守戒。慈濟人奔走於世間苦難角落,在動中要練就靜 
                      心的功夫,守在靜寂清澄,並以堅定的志願承擔志業。」 
                       
                      社會紛紛擾擾,上人殷勉弟子,心要永遠清淨而無私無染。「唯有『誠正 
                      信實』,方能達致『靜寂清澄』的境地,真正立志行於『慈悲喜捨』的菩 
                      薩道。」 
                       
                      上人教示,只要清楚自己的方向是對的,不論是受人讚歎或誹謗,皆要以 
                      感恩心相待,莫心生怨懟。「凡事以誠正信實、慈悲喜捨為準繩,不去衡 
                      量付出會不會有損失,就不會因得失心而生憂;大捨無求不望報,就能自 
                      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