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風動,心不動 | 
                   
                  
                     | 
                   
                  
                    ◎釋德  | 
                   
                  
                     | 
                   
                  
                    ◆八月十三∼十四日《農七月•二十至二十一》 
                       
                       
                      【靜思小語】 
                       
                      露水於夜晚漸凝,溼潤大地,故塵埃不隨風揚起; 
                      人也要致力修養自我,才不會動輒旋起無明。 
                       
                       
                       
                      緬懷杜詩綿院長 
                       
                      清晨四點多,天色尚暗,熱鬧歡愉的氣氛已從花蓮慈院前廣場擴散開來。 
                      今年的院慶晨跑登記人數超過了兩千人,包括各所慈濟醫院同仁。開跑前 
                      大家抖擻著精神做暖身操,起跑訊號一響,人人奮起,在安靜的街道上綿 
                      延成浩蕩隊伍,往靜思精舍前進。 
                       
                      當柔和的煦光,穿透雲端射出時,眾人已完成十公里路跑抵達精舍,聆聽 
                      上人開示。 
                       
                      「運動健身同時健心,身心健康,人生才能提升至精純。」上人表示,二 
                      十年華是最具青春氣息、健康而活潑的人生,慈濟醫療志業二十年的此時 
                      ,正是亮麗的青春時期;期待今後「醫、學合心」——醫療結合研究,深 
                      入探索生命密碼,且能發揮醫道及人本精神服務病患,用愛鞏固「守護生 
                      命」的志業。 
                       
                      戶外抽獎活動熱鬧進行著,會客室內,上人與林欣榮院長等人茶敘,慈院 
                      首任院長杜詩綿的夫人杜張瑤珍女士亦偕同女兒前來,話題遂從杜院長而 
                      談。 
                       
                      回溯二十年前,醫院提早九個月完竣,院務日益繁重,院長人選急迫,上 
                      人有意邀請杜詩綿出任,但他被診斷出肝癌,預估生命只剩下三個月。 
                       
                      杜院長說:「難道師父不知道我身上有顆炸彈嗎?」上人當時以自己也有 
                      心絞痛來鼓勵他:「不只是你我身上有炸彈,生命無常,只在呼吸間,不 
                      一定是有病的人先走……」 
                       
                      就這樣,從參與建院及至承擔上人所託付之院長重任,杜院長奇蹟似地延 
                      長近六年的生命,及至一九八九年辭世。 
                       
                      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言,杜院長度量很大,總是誇獎別人,沒有一句批評話 
                      語。上人歎道:「有量就有福,從沒見過他發脾氣!」 
                       
                      杜媽媽憶說,杜院長原認為,自己的心都在師父這邊了,不需要形式上的 
                      皈依;一直到往生的前三天,才提起要皈依上人。 
                       
                      「為他皈依時,我告訴他:要乘願再來。所以他的法號是『濟乘』,而她 
                      是『慈願』。」在上人緬懷的語氣中,杜媽媽也緩緩道述,皈依之後,杜 
                      院長的心很靜…… 
                       
                      轉眼十八年過去,而今年過八十、樂在將慈濟訊息翻譯成日文的杜媽媽說 
                      :「不知還能做到何時……」上人慈勉:「就像我一樣——不去算還有多 
                      少日子,一直做下去就對了!」 
                       
                      走過募款、建院、覓良醫良護的艱鉅,而今花蓮慈院已是東部醫學中心, 
                      全台已有五所慈濟醫院,每分每秒都在搶救生命;還有志工陪伴、膚慰病 
                      苦無助的心靈。「這是多麼浩蕩的菩薩隊伍!」上人期勉大家加強合心、 
                      和氣、互愛、協力,結合成「立體琉璃同心圓」,發揮守護生命良能! 
                       
                       
                       
                      「一流」電視台 
                       
                      「電視台是一個沒有界限的教室。如何才能做到『一流的電視台』?」 
                       
                      在聽取大愛電視台同仁楊棟樑、童湘玲簡報印尼大愛台節目規畫及內容時 
                      ,上人表示,所謂一流的電視台,除了做出一流的節目品質,亦要兼具真 
                      、善、美的題材。「不只要吸引觀眾收看,還須有教育良能,提升觀眾心 
                      靈。」 
                       
                      人有時候會在摸索中走錯方向,上人表示,大愛台的使命,即是指引一條 
                      道路,使人人找到正確的方向。 
                       
                      「啟發愛心最重要。」言及印尼近年海嘯、地震災難頻傳,慈濟除了給予 
                      慈善濟助,上人亦期待透過媒體「教富濟貧、濟貧教富」。「除了要帶動 
                      更多有能力的人發揮愛心,也希望能引導『貧中有富』——讓受助者知道 
                      自己並非一無所有,即使生活困頓也可行善。」 
                       
                       
                       
                      細水長流才能潤漬 
                       
                      「慈濟不只是社會慈善團體,更是一個宗教團體,要如大海納百川。」下 
                      午與菲律賓慈濟人座談時,上人說明,他人受災,我們伸手相援,不會去 
                      分別對方信仰何種宗教,「宗教應具備開闊胸襟,慈濟雖是佛教團體,也 
                      歡迎天主教、基督教徒投入。」 
                       
                      上人表示,「宗」是人生的宗旨,「教」則是一輩子也學不完的生活教育 
                      ;慈濟宗門的「宗旨」與「教育」,即在提升自我修養、利益眾生。 
                       
                      菲律賓貧富差距大,上人認為濟貧與教富同等重要。「在這塊大福田上, 
                      需要有更多農夫撒播種子。要帶出人間菩薩,自己要先做到不計較,而且 
                      彼此合心。能如此,才是當地之福啊!」 
                       
                      「修行,要像細水長流,經年累月才能真正得到潤漬。」上人以《無量義 
                      經》:「微渧先墮,以淹欲塵。」勉眾:「露水於夜晚漸凝,溼潤大地, 
                      故令塵埃不隨風揚起。與人互動,要先修養好自己,則不管他人如何相待 
                      ,也不會旋起無明。」 
                       
                      「一個人的脾氣若說翻臉就翻臉,就像火燒功德林,灰燼被風吹揚。」上 
                      人強調慈濟法門就是要在平時互動中,以感恩、尊重、愛相待,如此才是 
                      真正的修行! 
                       
                       
                       
                      付出愛才能得人愛 
                       
                      「跳脫出以個己為界定的『單位』侷限,就會更寬闊。」十四日與宗教處 
                      同仁談話時,上人感恩慈濟人將志業當作生命,投注時間、心力付出;更 
                      期待大家對周圍的人也要時時感恩。 
                       
                      「因為有大家,自己才有機會去承擔;更要感恩因有他人的付出,事情得 
                      以圓滿。」上人敦示年輕的同仁們,要學習承擔並培養感恩心,尊重資深 
                      者用心的帶領;同時號召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形成一股愛的力量。 
                       
                      「要做到讓年長者疼愛、年輕者尊重,自己要先付出愛。待人人以感恩心 
                      ,才能表達一分尊重;發自真誠的尊重,會讓人人見而愛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