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愛,相信,原諒 | 
                   
                  
                     | 
                   
                  
                    ◎釋德  | 
                   
                  
                     | 
                   
                  
                    ◆八月三十日《農閏七月•初七》 
                       
                       
                      【靜思小語】 
                       
                      動亂、暴力,要用無私的愛來調和,「普天三無」就是方法。 
                       
                       
                       
                      智慧心,無畏行 
                       
                      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的三寶顏地區,因政府軍與反抗軍長年對峙,社會動盪 
                      、治安不良,爆炸、綁架事件層出不窮,百姓生活艱難;受戰火波及而肢 
                      殘的傷患尤多。慈濟自一九九八年起至今,在三寶顏舉辦了三十多次大規 
                      模義診,二○○四年更為傷殘需要義肢的民眾,建立大愛復健暨義肢中心 
                      。 
                       
                      為進一步關懷當地貧苦的眼疾患者,菲律賓慈濟人又籌建慈濟大愛眼科中 
                      心,在八月二十六日舉行動土典禮;市長亦宣布今後每年的這一天為三寶 
                      顏的「慈濟日」。 
                       
                      「動亂、暴力,要用無私的大愛來調和;『普天三無』就是方法。」與返 
                      台的菲律賓慈濟人談話時,上人感恩大家以無畏的心,在貧窮、動亂的地 
                      域付出;並勉眾做到「普天三無」。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然而付出愛,必須運用智慧。」上人說明 
                      ,只要腳走得到、手伸得到的地方,慈濟人都盡力去付出;但也要保護好 
                      自己的平安,否則自身尚難保全,如何能夠救人? 
                       
                      「與人相處要開闊心量,莫因小事而生氣,要能相互包容。」上人指出, 
                      佛陀來人間就是要度化眾生;即使面對造惡之人,如果不原諒他,如何能 
                      救他?所以學佛者應做到「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再言「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上人說:「人與人之間要相互感 
                      恩、尊重;但若不能信任人人都有清淨本性、都能為社會付出一分良能, 
                      就無法生起感恩心。」 
                       
                      上人舉例,就如端起一碗飯,除了感恩農人的種作、收成,工業的碾米、 
                      包裝,商業的販售,還要感恩製造鍋鏟器具的人……因為各行各業的付出 
                      ,才能成就一碗可食的米飯。「要相信人的力量無限,每一個人都有其功 
                      能與良能,都能為社會付出。」 
                       
                       
                       
                      為佛教,為眾生 
                       
                      上人勉菲律賓慈濟人,慈濟不只是慈善團體,更是宗教團體,「為佛教、 
                      為眾生」是我們的志節。 
                       
                      「秉持佛陀拯救苦難眾生的精神,不只是施醫、施藥、施錢糧,更重要的 
                      是輔導人人有正念、正信、正解,身心才能真正脫苦。」 
                       
                      「為佛教」,所以要將佛教形象建立在人間。上人說,精舍出家眾是靜思 
                      法脈的精神中心,要守持本分且提升典範,做到靜寂清澄,志玄虛漠。 
                       
                      「為眾生」,則有賴在家居士以出世心行入世事;透過四法四門架構,環 
                      繞靜思精舍圓心。「不論外圓、中圓、內圓,都要一心一志,結合成『立 
                      體琉璃同心圓』,在菩薩道上為眾生運轉。」 
                       
                      以出世心做入世事,上人強調心量一定要寬大,能包容不同宗教、包容人 
                      與事。「心要寬,但志要堅——當一心一志,守志奉道,凝聚同心同志願 
                      者,一步一腳印地踏實付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