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以慈化暴,以慧導祥 | 
                   
                  
                     | 
                   
                  
                    ◎釋德  | 
                   
                  
                     | 
                   
                  
                    ◆九月五日《農閏七月•十三》 
                       
                       
                      【靜思小語】 
                       
                      唯有智慧,才能使愛不變質,不受煩惱污染。 
                       
                       
                       
                      污泥中,蓮華遍生 
                       
                      印尼慈濟人醫會志工於九月二日、三日,受邀與當地國防及治安部、 
                      Gatot Subroto醫院共同舉辦義診,台灣慈濟醫療志業體同仁及人醫會成  
                      員,亦前往共襄善舉。 
                       
                      這是慈濟在印尼舉辦的第三十七次義診,兩天總計服務近三百位病患。見 
                      到義診祥和畫面,對照多年前印尼發生嚴重的排華暴動,上人於早會時有 
                      感而言,以慈化暴,能使社會祥和。 
                       
                      「化暴戾為祥和,需要智慧。印尼慈濟人以慈心付出,感化當地人;再以 
                      智慧一步步導向正確方向,希望人人都能幸福。這分付出無所求的大愛之 
                      心,能化解暴戾。這就是『以慈化暴,以慧導祥』。」 
                       
                      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昨晚致電報告,義診順利圓滿。「愛的互動令人 
                      欣喜!」上人讚歎印尼慈濟人多年來鍥而不捨播植大愛種子,長年累月下 
                      來,累積豐富愛的資糧。 
                       
                      「菩薩要用『智慧』付出愛與慈悲,唯有智慧,才能使愛不變質、不受煩 
                      惱污染。」上人進一步解釋:「若因為付出多卻獲得少而起煩惱,愛就受 
                      污染了。唯有無私、無求,才能擴展大愛。只要不斷播撒愛的種子,即使 
                      是污濁的水池,總有一天也能成為蓮花朵朵盛開的莊嚴池。」 
                       
                       
                       
                      有困難,才需要我 
                       
                      「十多年前決定辦教育,其辛苦也不亞於當初建醫院。」對慈濟大學師生 
                      及家長談話時,上人說,二十多年前蓋醫院的困難,在於沒有資金與人才 
                      ,實是自不量力;而發心立願要辦學時,雖稍有資源與人力,但整體大環 
                      境卻困難重重。 
                       
                      「在濁氣濃重、波濤洶湧的時代,要辦清淨的教育談何容易?但社會的希 
                      望在教育,必須保護教育的寧靜與純淨;所以明知很困難,還是努力去做 
                      。」 
                       
                      硬體建設完成,理想人才的尋覓更不容易。上人認為,人人都有理想,但 
                      構思理想容易,要真正不怕困難地堅持往前走,才能貫徹。 
                       
                      四十年堅持理想一路走來,上人坦言,每天都有許多事情要面對、有許多 
                      困難要突破,有時不免會累。「但是心甘願就累不倒,而能撐起力量突破 
                      難關。期待在座人人都能志向相同,擁有教育的使命感。」 
                       
                      上人說,過去社會環境單純,道德倫理觀念深植人心,所以不易受引誘而 
                      偏差;現今環境不斷改變,人心受污染,習氣愈來愈遠離本性,要導偏回 
                      正,實困難重重。 
                       
                      「所幸善良的本性永遠存在,還是可以教導。」上人慈勉:「每次遇到困 
                      難,我都會想:就是有困難才需要我。現在大環境雖然讓老師難為,但也 
                      就是因為辛苦,才需要各位的努力;要有使命感,莫輕言放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