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甘願做,累不倒
◎釋德
◆九月七日《農閏七月•十五》


靜思小語

把「辛苦」當作「幸福」,身體難免會累,
心能甘願,就累不倒。



譜「樂章」莫造「業障」

大愛電視台記者范婷於志工早會上,分享採訪印度加爾各答「垂死之家」
,親身參與關懷病人的體驗。

早會結束後於會客室,上人與眾座談,肯定「垂死之家」義工發揮愛心、
無怨無尤服務的精神;也慨嘆世間窮且病者的痛苦與無奈。

「佛陀說『眾生平等』,只是隨業力而輪迴。命運不是註定,而是依憑『
往昔所造諸惡業』。」既然此生「命」不好,是過去業力所造,有機會改
變嗎?上人表示,消極於輪迴的業力,只會永無天日地消沉下去;未來是
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劇本的編、導、演,實則操之在己。所譜寫的是『樂章』或是『業
障』?端由自己鋪排而成。唯有自種福因,才能改寫人生劇本。」

上人表示,今生受病、貧之苦,只要願意付出,人生劇本就有機會改寫;
若是原地踏步,沒有行善造福,下輩子還是要受苦。

不忍見世間貧、病之苦,上人推動慈善志業,雙管齊下。「教富濟貧」—
—引導富有者或有力量的人,走入貧窮、啟發愛心,付出己力;此外,也
「濟貧教富」——引導窮困者,在得到援助而自立後,透過幫助別人,扭
轉自己的命運。

「慈濟人要『拔苦』,也要『予樂』——為人拔除苦難,進一步給予快樂
與幸福。」上人感恩在這條菩薩道上,慈濟人總說「幸福」而不說「辛苦
」;身體難免會累,但「甘願做,就累不倒」。

上人勉大愛台採訪同仁,除了記錄苦難眾生的悲悽景況,更要思索如何啟
發觀眾的「悲心」,進一步發揮「慈心」。

「慈是予樂,悲是拔苦;兩者兼俱,才能讓人間更有希望!」



不說「企圖」說「使命」

「企圖心」,是職場上常見對年輕人的期勉。於午後四大志業志策會中,
上人詮釋慈濟學子應轉「企圖心」為「使命感」。

「不只要安分守己,更要利益人群,成為人品典範。」上人表示,以傳播
學系為例,學生踏出校門不只是成為「媒體」人,「更要志為『人文』人
,擔負起傳播清流的使命,將清流注入社會人心。」

「慈濟人的企圖心,就是利益社會的使命。」上人期許各志業體主管,要
引導同仁肩負使命感,在各領域建立人品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