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禮」最美 | 
                   
                  
                     | 
                   
                  
                    ◎釋德  | 
                   
                  
                     | 
                   
                  
                    ◆一月十五∼十六日《農十一月•二十七至二十八》 
                       
                       
                      【靜思小語】 
                       
                      禮,不只是個人形態; 
                      能顧及到「群」,展現和齊, 
                      才是禮之美,也是人文之美。 
                       
                       
                       
                      修行當學禮 
                       
                      「規,畫圓之具;矩,畫方或直之具。有了規矩,則能圓、能方亦能直。 
                      」冬陽煦煦的晨間,上人對精舍常住及宗教處同仁談及「禮之美」。 
                       
                      「有禮,還要有美。禮之美,如何展現?要和齊,也就是能顧及到『群』 
                      。」上人強調不論是個人或處眾時,都要有禮節與規矩。 
                       
                      欲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當先建立「人品典範」。上人言:「慈 
                      濟走過四十年,四大志業已發展完備;時值四十一年的開頭,要回歸原點 
                      ,也就是『復禮』——『禮』者『理』也,要思考如何實踐道理。」 
                       
                      上人表示,入慈濟門者,須守慈濟十戒,並致力自我教育。「宗教,是人 
                      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慈濟人的人生宗旨是四大志業、八大腳 
                      印;生活的教育就是禮節規範。」 
                       
                      佛教徒敬佛、敬法、敬僧;慈濟人以人群為道場,而人人都有「自性三寶 
                      」——佛、法、僧,所以要敬重人人。 
                       
                      上人教示,與人溝通時,以柔軟的態度表達感恩與尊敬,是最基本的。「 
                      有人提出不同建議時,要感恩,莫排斥;更不能理直氣壯、態度強勢,指 
                      揮他人聽命於己。」 
                       
                      「修行,當修身養性;修身養性即是『禮』。」上人殷囑弟子以感恩、尊 
                      重心,對人人表達出真誠的愛。 
                       
                       
                       
                      不被無明牽著走 
                       
                      早會時,影片播放高雄環保志工香香阿嬤的故事;鏡頭下,七十八歲的香 
                      香阿嬤牽著五十五歲的女兒阿華,步抵康富環保站,為她戴口罩、手套, 
                      拭去嘴角的口水…… 
                       
                      阿華自幼罹患「極重度精神障礙」,不會說話也無法自理生活;當情緒難 
                      以控制、吵鬧不休時,母親只好打罵,但之後總是懊悔不已。 
                       
                      「我為什麼會這麼苦?女兒是要來考驗我的嗎?」這樣的疑問,長年在香 
                      香阿嬤心中縈繞不去。直到她帶著女兒投入慈濟環保,人生出現轉機。 
                       
                      剛開始,阿華每每見及載滿回收物的環保車,或有人提著回收物來環保站 
                      時,都會衝上去大吼大叫,香香阿嬤總是很難為情地制止;其他志工卻教 
                      其放寬心:「讓她叫沒關係。你看——她是在歡喜呢!」 
                       
                      五十多年來,香香阿嬤教不會女兒做任何一件事,衣、食、住、行每一樣 
                      都要媽媽照顧,來到環保站才一年多,阿華開竅了! 
                       
                      本來凡事都要母親代勞的阿華,在慈濟環保站不但學會分類寶特瓶,還能 
                      自己吃飯;香香阿嬤說,女兒只要穿上慈濟環保志工灰色共修服,就會乖 
                      巧聽話。 
                       
                      「不要被無明牽著走」,香香阿嬤以這句「靜思語」調整自心,也以智慧 
                      一步步引導女兒付出、造福,往善的方向前行。 
                       
                      「天底下,有誰能像母親對孩子這般無微不至地照顧與呵護?有誰的愛能 
                      比母親更深切?『母恩浩連天』啊!」上人祝福香香阿嬤在苦難的承擔中 
                      ,業消福來;也勉眾要回報親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