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藏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慈濟年輪復始 大愛撫平世間災難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月初,連日大雨加上漲潮,導致印尼雅加達嚴重水災,高達三十四萬人撤
離家園。雅加達四成面積低於海平面,此次有七成市區被淹沒;與往年相
較,水位降低。當地官員說,如果沒有清理紅溪河,災難可能會更嚴重。
不少慈濟人的家也泡在水中,但仍以救急發放為先。

有位企業家開設飯店,提供場地讓志工製作便當;大水阻礙交通,食物要
送進災區實在不容易,然而志工還是涉過及腰的深水前進。之後獲得軍方
支援大卡車,志工更深入村里發送。他們感應到呼救聲而能趕緊去拔苦,
這樣的慈悲很踏實、付出很心安。

二○○七年初,馬來西亞南部、印尼雅加達,相繼發生嚴重水患;而南美
洲、澳洲也有水患或乾旱。祈求風調雨順,根本之道是人們調整心態、改
變生活態度,若人人能從生活中小小的動作做起,愛惜資源、珍惜物命,
莫一味追求便利與享受——當人的「心態」與「生態」改變,大自然的「
空調」就能正常運作。

四十一年前,台灣社會普遍貧窮,尤其東部孤老無依的人口很多,令人不
忍。於是慈濟從三十支竹筒、日存五毛錢開始做救濟,開啟了慈善門。因
為做慈善,深入體會到因病而貧、貧病惡性循環之苦,所以建設醫院;緊
接著籌辦教育,為社會培育術德兼備的良才。

人文志業透過媒體科技,讓清流繞全球、淨化人心,是慈濟第四個十年的
發展重點。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慈濟也有年輪——慈善、醫療、
教育、人文,每十年成就一項志業。如今邁入第四十一年,第二個年輪開
始轉動,要「回歸竹筒歲月」,匯聚更多愛的力量、擴大愛的範圍,關懷
普天下苦難人。

當年的竹筒歲月人力少,一步步走來很艱辛;而今慈濟隊伍浩蕩長,然要
把愛再擴大,更需積極「人間菩薩招生」。「竹筒歲月」是日日善念的落
實,全球慈濟人紛紛響應推動。一滴水入大海,永遠不乾涸。不論貧富,
人人都有善念;不論金額多寡,人人愛心同等。在恆持的付出中,為世間
苦難人拔苦、脫困。

過年前連續兩個多月的「歲末祝福」,共七十幾場,每場都有感的志工見
證分享。有些是疾苦的人生,因人間菩薩的陪伴而走過坎坷;或經歷生活
苦難、心靈苦難後,投入慈濟委員培訓,決心作解人苦難的菩薩。

其中基隆環保志工林悉恭是生命的勇者。十多年來與癌症拉鋸,即使癌細
胞已蔓延到腦部,他還是很勇敢、很灑脫,把握付出的機會,只要體力許
可,那怕路再難走,他都會盡力走到做到。在宜蘭聽到的志工故事,讓我
很欣慰。今年受證的慈濟委員樓亭葳,是泰雅族原住民,十四歲被賣到聲
色場所,對人生充滿怨恨和不信任;後來遠渡日本,在酒店工作,過著紙
醉金迷、與酒為伍的生活。再回到台灣,結交會吸毒的男友,最終也染上
毒癮,還被男友遺棄。當她精神恍惚、遊蕩街頭時,看到慈濟環保站的看
板,就走了進去。志工溫暖招呼、耐心陪伴,讓她感覺被尊重,從做環保
中一步一步改變習氣。三年後的今天,完成慈濟委員培訓,迎向光明、燦
爛人生。

慈濟人無時無刻、在社會暗角發揮安穩眾生的良能,幫助苦難者再站起來
,重拾心靈平安和樂,進而做個能助人的人。

人生無常,難免遭遇逆境、病苦來磨;能轉換心念、化苦為堅強,就能走
出開闊人生,甚至進一步利益眾生。這就是有價值的人生,也是「用生命
寫藏經」的人品典範。





時間,能累積事業、志業、學業與道業,當視如鑽石般珍惜;若是懈怠地
一天過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這樣是浪費人生。新年人人都有新希望。
然而與其寄望來年、寄望明天,不如把握當下每一秒鐘,盡心盡力創造希
望。期待人人把握時間、開闊空間,在人與人之間以精以純互動。付出的
生命才有價值,平安的日子就是福,祝福人人平安歡喜、日日健康!

(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