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報導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兩箱泡麵和一輛車
◎撰文/黃秀花
心靈震撼教育


天剛破曉。江智超起身整裝,準備前往廣東河源市和平縣進行每兩個月一
次助學金發放。

他的工廠位於東莞市東城區,出發後與幾位志工會合,上了高速公路,沿
著蜿蜒小路駛入這個省內最貧困的偏遠鄉鎮,一趟路即長達四小時。儘管
路途遙遠、事業又忙,但這五年來,江智超幾乎從未缺席助學活動,「因
為,我永遠都記得那個場景、那個孩子……」

二○○二年春天,慈濟志工首次在和平助學發放,挨家挨戶拜訪受助學生
。當來到最後一戶,已是傍晚五點半;按常理該是農家晚飯時分,但志工
摸了爐灶,卻是冷的;昏暗的屋內,七十多歲的老奶奶蹲在地上,就著火
爐燒一壺熱水,準備讓兩個剛從學校淋濕回來的孫子洗澡。

祖孫三人相依為命,經濟來源全靠老奶奶每天上山割草,曬乾後當柴火賣
,一個月最多賺六十元人民幣;扣掉房租和水電費,僅剩二十元。

「二十元,相當於台幣八十多元,光買米和鹽都不夠,如何用上一個月?
」志工既納悶又心疼;更令他們佩服的是,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就讀初
三的孫子陳水清竟能拿到全校第一名。

志工決定將車上剩餘的泡麵全送給他們,江智超領著陳水清到車上搬。兩
人一起走過一條獨木橋、爬上堤岸來到停車處,就在江智超將兩箱泡麵搬
下、交到陳水清手上時,他竟然跪了下去。

江智超馬上將他扶起,同一時間淚水也奪眶而出。回程時,他久久無法言
語,思緒一直停留在剛才的畫面,感動、難過,都難以形容當時的心情,
「我們何德何能……只為了兩箱泡麵,那孩子就跟我們下跪!」

反思不久前,女兒考上大學,他特地買了一輛轎車作為獎賞;顧慮安全問
題,他不讓女兒長途開車,女兒就掛了他電話,讓做父親的他很心痛。

「老奶奶每天賺兩元,都能養活兩個孫子,還教育出全校第一名。而我給
女兒豐衣足食,卻換得這樣的回報……」江智超很自責,也很感慨,自此
更發願承擔和平助學發放,「兩、三百元就能幫助孩子完成學業,為什麼
不做呢?」

這樣的願力在五年前絕對不可能。因為他經營兩家工廠、西餐廳和烘焙屋
,總以工作太忙、要接待客戶為由推託;但這一次的心靈震撼,卻「震」
出他綿綿不絕的悲心與實踐。




廣東河源市和平縣•中小學生助學

和平縣,廣東省東北方最貧困縣之一,與江西省交壤,相傳明朝理學家王
陽明在此弭平盜匪作亂後,因而更名為「和平」。慈濟助學方案迄今六年
,幫助福和、浰江、陽明、四聯多所中小學九百多位學生完成學業。走訪
學生家中,看見的不是苦難,而是品學兼優的獎狀、父慈子孝的和樂,以
及生活改善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