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治貪欲,除分別 | 
                   
                  
                     | 
                   
                  
                    ◎釋德  | 
                   
                  
                     | 
                   
                  
                    ◆四月二十七日《農三月•十一》 
                       
                       
                      【靜思小語】 
                       
                      要讓生命健康,需要飲食; 
                      要讓慧命無貪戀、無分別,需有平等心。 
                       
                       
                       
                      法不離日常生活 
                       
                      晨語,上人解說《水懺》經文「修八聖道,斷無明源,正向涅槃不休不息 
                      。」 
                       
                      「『八正道』亦稱『八聖道』,包括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 
                      正精進、正念、正定;要以此斬斷無明妄根,使行為方向正而不邪。」 
                       
                      言及「正命」,上人表示佛陀制定出家眾「托缽乞食」以活身命,是為了 
                      打破不平等階級:「佛陀成道後,亦度化皇族親眷出家。然僧團修行者來 
                      自不同社會階層,假使還分別身分階級,就失去修行的意義。所以佛陀規 
                      定修行者一律平等,飲食要自己出門托缽。」 
                       
                      上人指出,托缽乞食一方面能對治享受的欲望與貪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破 
                      除分別心。「要讓生命健康,就需要飲食;要讓慧命無貪戀、無分別,就 
                      要有平等心。這就是佛陀要求僧團托缽乞食的深意。」 
                       
                      「欲度眾生,自身必須具足誠正信實,在生活中健全自我身心。」上人勉 
                      眾要知所「正命」,心正念誠、謹慎不偏差。「心不離道、道不離法、法 
                      不離日常生活。」 
                       
                       
                       
                      他方來的菩薩 
                       
                      荷蘭公共電視台刻在花蓮拍攝慈濟,記者派崔克於昨日志工早會上述說因 
                      緣。 
                       
                      八個月前,他的友人阿傑薩格爾隨樂團來到台灣演唱,從台北巡迴表演至 
                      花蓮時,之前一個傷口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疼痛難當,被送到慈院治療 
                      ;經緊急處置後,三天即順利出院。 
                       
                      住院期間,不只醫護細心照顧,還有來自美國、澳洲的志工先後以流利英 
                      語問候陪伴。感受到慈院溫暖的醫病情,薩格爾回到荷蘭,將經歷告訴在 
                      電視台工作的友人,促成了荷蘭公共電視台來台採訪因緣。 
                       
                      受派來台的派崔克與凱玲夫婦從未聽過「慈濟」,因電視台特別叮囑「這 
                      個團體很特別,但聽起來太神奇了」,要他們慎防受騙;兩人遂半信半疑 
                      地先到花蓮「勘景」。在慈院親身感受到薩格爾口中「充滿熱情與慈悲的 
                      佛教醫院」,深受感動,當天回到台北,立刻打電話回荷蘭表示決定製作 
                      慈濟節目。 
                       
                      「我想即使在台灣,不知慈濟的也大有人在……」早會時間,上人欣慰且 
                      感慨而言:「雖然膚色、語言不同,卻有共同的愛,他們從荷蘭迢迢來到 
                      台灣,就為了進一步認識慈濟,把這分愛傳播出去。」 
                       
                      上人講述一段《法華經》上的故事—— 
                       
                      當年,佛陀講演《法華經》,宣說此經之真實、殊勝妙有與難持之後,曾 
                      接連詢問:「我滅度後,誰能護持、讀說斯經,今於佛前自說誓言?」 
                       
                      在場的佛弟子表示,娑婆世界眾生剛強,他們無法承擔。此時卻有他方世 
                      界來聽法的菩薩,向佛陀表示要承擔正法,救度世間眾生。 
                       
                      佛陀言:「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 
                      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一一菩薩各有六萬恆河沙眷屬,是諸人等能於我 
                      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 
                       
                      「佛陀所望,是娑婆眾生懂得他的教法,能夠覺悟、發心承擔。然而此世 
                      界的菩薩,擔心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不敢馬上答應。反而是他方世界的菩 
                      薩,發願要來承擔度化娑婆世界的重任。所以釋迦牟尼佛並未允許。」 
                       
                      上人感嘆,台灣無以為寶,以愛、以善為寶。遠在荷蘭的演藝人員與媒體 
                      人,雖然過去未曾聽聞慈濟,一旦接觸就深受感動,千里迢迢而來,希望 
                      將愛與善的寶貴人文廣為傳播。 
                       
                      「生在台灣的人,能否傳揚慈濟法門?還是仰賴他方世界的菩薩來傳揚? 
                      」上人雖有感嘆,也期待能有更多人傳揚善法。 
                       
                      「感恩遙遠的國度,有許多菩薩願意承擔——海外慈濟人不畏辛苦,無論 
                      行至何處,敬師如師在,用心推展慈濟宗門,傳續靜思法脈……」 
                       
                       
                       
                      傾聽大地警訊 
                       
                      「人體是四大假合,稍有不調就會生病。天地亦然,四大調和才能順利運 
                      轉。然而如今地球四大不調,已經病得很重了,因此災難頻傳。」 
                       
                      上人說,災變愈益頻繁,是大地生命危殆的警訊,生活其上,豈能置身事 
                      外?「依賴這塊土地生活的人,如果對腳下的土地沒有感情,發生任何事 
                      都覺得事不關己,實在令人無奈。」 
                       
                      交通便利帶來經濟繁榮,然而開發需適度,過度開發就是對大地的傷害。 
                      「台灣面積不大,平地有限,實在經不起大肆開發。尤其九二一大地震後 
                      ,這塊土地還經得起破壞嗎?」 
                       
                      上人請大家要傾聽大地的警訊,以宏觀的眼光去度量,切莫因眼前短暫的 
                      利益,斷失後代子孫永續生存的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