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00期
2008-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慈濟川緬膚苦難‧大愛善行聚福緣】緬甸風災
  主題報導【慈濟川緬膚苦難‧大愛善行聚福緣】四川震災
  慈善台灣
  特別報導
  高糧價時代來臨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八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00期
  十五~十六日 從苦中自拔

 

◆6‧15~16《農五月‧十二至十三》

靜思小語】受災者容易有「災難症候群」,救災者若悲心沉浸無法自拔,則可能發生「苦難症候群」。


以悲啟智:救人心、救己心

「你們都是好人,大老遠來關心我們;我不知道該怎麼回報,下輩子做牛做馬還給你們!」第五梯次四川賑災團員返台分享心得,一位團員憶述年近八旬老奶奶的話,語哽難言。

「就如人走路,跨出一腳,另一腳要隨後跟上,才能前進。慈心走在前面,智慧要隨後跟上,才不會讓心停留在災區走不出來。」

上人肯定大家用行動為受災民眾復健心靈,引導他們看見希望;也教勉志工本身要「以慈導悲」,更要「以悲啟智」。

「受災者容易有『災難症候群』,救災者若悲心沉浸無法自拔,則可能發生『苦難症候群』!」上人表示,與其悲痛同情難以自拔,不如用智慧引導,讓人人懂得敬天愛地,共同造福。

「人回來了,心也要回來,更要凝聚這分『見苦知福』的力量,惜福再造福!」上人殷勉眾人。

活動的廟:給安心、給依靠

曾經,有位外國人來台灣,了解慈濟人在各個角落無私付出、大愛足跡已達全球六十多個國家,他深表肯定,形容慈濟人是「活動的廟」。

第五梯次四川賑災團一位團員,在災區看到藍天白雲身影穿梭付出,讓受災民眾感到安心,當下見證了何謂「活動的廟」。

十六日晨語時間上人以此開示,社區是慈濟人「活動的道場」,慈濟人長年累月以無私大愛付出,所為讓人感動、肯定與信賴,四十二年來志業腳印遍布國際,「藍天白雲」的身影總在苦難角落膚慰人心。

「一般人常到寺廟求福、求平安;而慈濟人來到苦難人面前,讓人安心、有依靠,是『活動的廟』,也是『活動的道場』,救拔眾生出離苦難!」

殷勤農夫:拔苦難、耕心田

凡夫迷茫,不斷造惡;待無常現前,才會起一絲警覺心。早會時,上人期盼世間多一點人覺悟,減少惡業;且能凝聚更多愛的力量,為人拔除苦難。

在四川地震災區,醫師到簡陋低矮的帳棚中探視臥床老人家,必須用爬的才能進入;即使空間狹小,無法直起身子,大醫王仍然親切問診,貼近老人耳邊說話、拍拍老人的肩膀安慰……上人讚歎真正是人間活佛:「這一股無與倫比愛的力量,能夠開啟人人心扉!」

欣見四川災區民眾已能展現笑容,上人感恩志工持續陪伴,引導他們撫平心中傷痕、一步步走出心靈陰霾,進而化悲慟為力量。

「許多民眾紛紛送米、送菜、送油,或加入志工行列;可見無私大愛的種子已經在受傷的土地萌芽了,相信很快就能看到一串串稻穗,結出無量無數種子。」

上人勉眾做殷勤農夫,好好耕耘人心福田。「人間菩薩只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期待大家運用智慧、發揮慈悲,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做出立體琉璃同心圓的『圓滿之美』。人人在付出中法喜充滿、輕安自在!」

人文記錄:見證苦難、慈悲

上人展開六月份行腳,午間來到台北關渡人文志業中心;叮囑同仁「記錄菩薩足跡,見證無常、苦難,也見證慈悲。」

「要有因緣接觸,才能體會慈濟深情的愛。人文志業就是橋梁,讓人看見慈濟,也接引出許多善種子。」

上人指出,慈濟媒體不是要為慈濟打廣告,也沒有其他目的,只為記錄人間菩薩足跡、世間大藏經;同仁要付出真誠的愛來報導,讓受訪者以及觀眾「看見希望」。

「唯有做到讓人感動,才能進而帶動。」上人叮嚀,面對採訪對象一定要有同理心,溫柔展現慈濟人文。「多一點人文精神,製作的節目會更完美、更能感動人心,這才是大愛台與眾不同的風格。要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互信與大愛的心靈平台,讓天下充滿愛!」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