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珍貴寶貝
◎撰文.黃筱哲、蔡瑜璇 攝影.黃筱哲
臺南 黃菊子
海風強勁,浪花捲起千堆雪,菊子阿嬤走在廣袤遼闊的沙灘上撿拾回收物,縱然身形顯得瘦弱渺小,也不會減少做環保的心念,步伐小卻踏實。
家住四草的菊子阿嬤,早年依海洋維生,一肩擔起家中經濟,辛苦養育七個兒女長大成人。阿嬤有著傳統婦女忍耐堅毅的美德,不埋怨、勤付出,用身教為兒女樹立榜樣,看在兒女眼裏格外心疼不捨。阿嬤的大半人生有如海水苦澀,卻在晚年苦盡甘來,結晶為珍寶。
數年前,在同是慈濟委員的四女兒接引下,阿嬤開始做起環保。阿嬤曾說:「師父在花蓮,我在臺南,隔這麼遠,我們彼此不認識,因為有緣才能做環保,才能聽上人開示。」阿嬤深信因緣,如今再度重回這片海洋,不為家計謀生,而是為大地養生!

難行能行往前行
上人曾示,人人都是一部藏經。菊子阿嬤年輕時,為了讓兒女三餐溫飽,可讀書上學,當眾人在臥榻沈睡時,阿嬤要在半夜不畏寒風冷冽、海水刺骨,入海工作。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每當阿嬤回到家中,孩子們會主動分擔家事,年長照顧年幼,不讓她操心。
我想菊子阿嬤可能做夢也沒想到,當時用來剝牡蠣殼的手套,會有這麼一天用來做環保。這一雙手不僅用來成就兒女,也可用來呵護大地。現在,阿嬤每天沿著海岸邊的堤防尋找可回收物,時而走在大小不一的石塊上,時而屈身在石縫中,這就像阿嬤的人生道路,遇到崎嶇不平的石塊,就要不斷跨越難關障礙,難行能行。
做完環保後,阿嬤還會拿出小女兒所請購的抄經本,戴起老花眼鏡、拿起軟筆,抄寫經文。對一位不識字的七十歲老人家來說,每一筆一畫都是巨大的考驗,阿嬤沒有因此放棄,反而耐心勾勒、細心描摹字形。專注於當下,遇事不退的精神,真令人感佩!
心寬念純人生富
阿嬤有一個竹筒,每天投入善念善願,她認為與其花掉,還不如用子孫的名義做功德、造福田。阿嬤用疼惜的心來愛家人,也愛其他苦難的人,知道撿拾回收物可以讓師父救人,便愈做愈快樂。
阿嬤的七位兒女各有所成,十分孝順。每逢假日,子孫們會回來陪伴阿嬤,共享天倫之樂。看到子孫們個個乖巧貼心,一家和樂融融,歡笑聲不斷,阿嬤總是藏不住內心的喜悅而表露在臉上。他們都是阿嬤的寶貝,和疼惜大地的善念一樣,珍貴無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