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的力量
撰文‧林安梧(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
從容中道,道在從容。
儘管「勢」已不可為,但仍要知其不可而為,
而且這「為」,還要「為」得從容。
只有「從容」才能「中道」,正因為「從容中道」,就在於「道」;儘管「勢」已不可為,但勢是勢,道是道,勢會隨著時運而過去的,過去了也就過去了。若有「道」在,則天地仍是天地,萬物仍是萬物,他還是會自然生長的。這是生命的道理。我們若能觀天地生物氣象,就能見到草木蕃盛、處處生機。
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這亂不得了,亂了好幾百年,但北周之後,隋朝建立,過後不久,唐代來臨,貞觀之治、開元之治,這盛世怎來的。說穿了,就只因道還其道,理仍是理,那亂世的氣散了,勢過去了,也就過去了。老子說得好,「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有個「天地常道」在,飄風驟雨之後,仍是風和日麗的。當然,要是天地常道被破壞了,飄風驟雨,氣候異常,也就難理。我們當代的種種環境與氣候的危機,豈不是這樣嗎?
大自然如此,人間世也是如此。大自然有常道,「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人間有常道,則孝悌人倫,仁義忠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常道讓天地自然而然,常道讓人間自覺而覺。自然是天地,自覺才成個人間。
常道何在,常道在「中」,不在「偏」;常道在「和」,不在「鬥」;就此「中和」所以成其常道也。推致這中和之道,就能讓天地如其天地,萬物如其萬物的生長著,「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達道。這「中和」說實了,說透了,就是「從容」。
從容、從容,從其道而容之;「道」就在「中」,「和」就能「容」,這就是「從容」。儘管忙迫、儘管著急,看看勢態,是來不及了。來不及了,所以發願奮發,力行不輟。但來不及了,並不就不從容;正因來不及了,更要從容,從容中道,道在從容也。
是啊! 來不及了! 怎辦?做就對了。
「來不及」,說的是勢態之緊迫感,「做就對了」,說的卻是從容中道。
「來不及」,悲切滿懷,慈恩盈心;「做就對了」,願力發見,行道從容。
有飄風、有驟雨,有風和、有麗日!「來不及」是勢態,但「做就對了」正是道理。這道理就是從容,從容就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