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 治心病

1.18《農十二月‧二十一》
【靜思小語】要治大地之病,須先治人心之病。
應機施教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敘述,文殊菩薩從大海娑竭羅龍宮前來靈鷲山,與智積菩薩相見。智積菩薩詢問:「仁者,您到龍宮度眾生,有多少眾生得到度化?」文殊菩薩回答「其數無量」,並有從大海龍宮湧現的諸多菩薩為證。
上人於晨語講述這段經文表示,智積菩薩覺得「龍宮卑溼,非說法處;龍性憍慢,非載道器」,恐怕少有利根者能聞法得度。
「其實文殊菩薩智慧深廣,早在久遠劫前成佛,能應時、應地、應機教化眾生。菩薩的悲心展現在──愈是苦惡的環境,愈是剛強、未開化的眾生,愈是菩薩要救度之處。」
文殊菩薩悲智雙運度化剛強眾生,先隨其根機善巧接引,再引導他們「回小向大道」,體會妙法旨趣。上人表示,並非卑劣為惡者就不能領略妙法,反而「機愈憍得道愈速」,有人作惡多端,一旦轉念就徹底改過,從此廣行善事。
去年厄瓜多強震受災,美國慈濟人運用「以工代賑」帶動居民清掃街道,成效斐然。一位市長表示,當地民風強悍,居民竟願意聽從慈濟人引導,井然有序地集合、祈禱、響應「竹筒歲月」,且認真投入清掃工作,實在不可思議!
「慈濟人每天發予以工代賑金紓解生活困境,鼓舞居民振作身心;他們受恩不忘報,愈是感恩就愈能付出,改善環境的力量愈大。」
佛陀指出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上人說明,雖然世間眾生有六道四生,但菩薩有平等大慈悲心,不分地域、不分根機、不分善惡,用心化度。
「眾生平等,人人都可教、可度。要細心、用心、耐心,還要多用心,以事會理,事理相合發揮良能度化眾生。」
天天「蔬醒」
天下災難頻起,需要更多愛心人救苦救難。早會時間,上人期許慈濟人遍撒愛的種子,讓各地都有人間菩薩就地發揮良能,及時幫助苦難眾生,同時誠正信實,培養愛心善念,並且淨化人心,世間才能平安祥和少災難。
地球氣候變遷、災難頻生,猶如人體生病發燒。上人指出:「要治大地之病,須先治人心之病。人人建立正知、正見,虔誠向善,才能讓天地四大調和,地球恢復健康。」
素食能有效減緩地球暖化,上人呼籲人人「蔬醒」,讓地球降溫,讓四大調和。「心欲不調伏,大地豈能平安?素食是健康食,也能具足色、香、味;不需殺生來滿足口欲。希望人人覺悟,天天『蔬醒』。」
去年十二月底,慈濟義診發放團遠赴約旦,親見敘利亞難民流離貧病之苦,把握分秒付出,再辛苦勞累都無怨無悔。上人讚歎:「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因為自願、甘願,無論環境如何寒冷、困難,依然勇猛向前,甘願做、歡喜受。」
道理無形無相,只用口說、耳聽,無法深切體會。上人表示,親身入苦,觸動悲心、啟發愛心,就能融會法理,事理相合,起於行動。「若天下人心都能淨化,向善、不造惡,隨處都有善種子、人人都有菩薩心腸,發揮智慧為眾生拔苦,人間也就沒有災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