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 回報眾生恩

6.3《農五月‧初九》
【靜思小語】惜福是感恩,付出是報恩。
即時關懷
昨日豪雨,臺灣多處傳出災情,淹水、山崩、路斷、橋斷。各會所成立防災協調中心,總指揮中心則設在花蓮本會,及時了解、彙整各縣市的災情及志工動員狀況,並傳達重要訊息。
志工早會,上人提及,氣候變遷愈益劇烈,規模與影響愈大,一道鋒面雲系就籠罩整個臺灣,要戒慎虔誠,不能大意輕忽。
昨天晚間七點,經臺北市政府通報,臺北市內湖區有九十幾位民眾被撤離住所,安置在社區活動中心;慈濟志工陸續前往內湖園區集合,約一個多小時完成備料、烹煮與運送,晚上約九點抵達活動中心,送上一百份湯麵,後續也提供礦泉水與生活包,供民眾應急。
期間發現當區有住戶淹水,志工協助清理,直到將近十一點離去。由於大雨破壞水電管路,工程人員冒雨清理、搶修,慈濟人也為這些幕後英雄供應點心。
上人表示,平時用水、用電,隨手扭開開關就有,便利的生活是許多人花了很大的精神與力量成就的;一旦遇上天災、斷水斷電,就會立刻感到生活無以為繼,必須依靠工程人員在風雨中冒險搶修。
上人說,對於這些默默付出的人最好的回報,就是節約用水、用電,減少資源的浪費,「惜福就是感恩,付出就是報恩。平時接受許多恩惠,更應該回報、為人間付出,讓人人都有福。」
上人於防災協調總指揮中心,聆取同仁會報各地慈濟人因應災情之動員情形,並指示:「急難救助要即時,要培養出主動關懷的熱情與誠懇── 看見有人受災,就自願、自動地去幫助,而且不只在於一時,是持續不斷地付出。」
受災居民遭逢突如其來的大水與泥流,住屋滿地泥濘、家具毀壞,分分秒秒難以度過,需要趕快去幫忙。上人也請慈濟人守護好自身的平安,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付出,感情與理智要適當拿捏,若是感情重於理智,容易衝動入險地;若是過於理智,忽略人心感受,也會讓人覺得疏離。
方向不偏
今天慈濟大學畢業典禮,師生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傳達感恩與祝福,氣氛溫馨莊嚴。
上人感恩家長們願意讓孩子來到東部,放心交給慈濟教育;也感恩師長用心栽培,每一屆的慈大畢業生,在社會各行各業都有所成就;「還有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們,對同學們視如己出般疼惜,和孩子們結下一分很親的緣。每個人有自己的小家庭,慈濟則將每一個小家庭連結起來,成為一個大家庭;無論同學們未來身在何方,這個大家庭的愛,永遠都存在。」
上人教同學們從演繹中體會父母恩,知恩就要報恩;對父母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孩子能夠照顧好身心健康,人生道路不走偏、不迷失。對於用心用愛栽培同學們的師長來說,這也是最好的回報。
上人期許同學們,立志在四方,無論在何處都要發揮所學,懂得選擇正確的方向,「祝福大家未來的人生用愛鋪路,步步踏實,利益群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