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始於正能量
撰文‧李士彬 攝影‧黃筱哲

清晨掀開棉被的瞬間,善惡開始拔河,
但想到無論寒暑,上人準時等著弟子去聞法,
這個念頭加強我正向的力量;
晨起薰法,
也成為我訓練精進及深植信根最好的方法。
心血來潮翻閱過往的「薰法香」筆記,第一篇是二○一三年十月十五日,開頭寫著:「觀身不淨無樂、受心是苦無常、執我戀著墮落、正思惟法明鑑。」當時上人開示的經文是《法華經•譬喻品》,描述幼子身陷火宅仍戀著嬉戲,我也方才了解,原來自己身處於三界火宅之中而不自知。
由於本身從事的是朝十晚十的服務業,過往二十年的歲月無不是「過午不睡、非午不食」的荒唐日子。每天晚上一定東摸西摸,沒事也坐在電視機前給電視看,一直到午夜十二點才甘願上床;躺在床上還不一定睡得著,就算睡著了也睡不好。隔天起床已接近中午時分,索性就早午餐一起解決。
現在想起來,才驚覺已放逸身心多時,白白浪費了不少光陰呀!
各位同修,多用心!
二○一三年,我參加慈誠隊員培訓,因為晚睡習氣難除,所以先從參加志工早會開始。
二○一三年四月一日志工早會筆記寫著,上人法體微恙,由精舍常住師父主持早會,隔日筆記依舊寫著上人養病……直到四月六日,上人恢復主持早會。這段時日,擔心、期待在心裏纏繞著,也因此體會到,能夠聞法是件很幸福的事。
以前常覺得晨起聞法難,但是慢慢經由法的薰陶後,方知值佛世更難。今世得獲人身,亦有此因緣得聞佛法,實應把握因緣、恭敬親近佛法。
但是很多時候,心還是容易被境所誘引,常常一日聞法、兩日懈怠,非進更退呀!無明煩惱還是常起,難怪上人常叮嚀我們要多用心。
剛開始薰法香,有時聽著聽著就打起瞌睡了,直到聽到「多用心!」才驚醒,只好在心裏趕快向佛菩薩懺悔。
時間久了,懺悔的次數似乎沒有減少,直到有一天早課靜坐結束,上人升座的第一句話「各位同修」,輕輕的一句,卻如雷灌頂,喚醒了沈睡迷茫的心。從此之後,我用寫筆記的方式,邊聞法邊記錄「法」,之後瞌睡蟲也就少來共修了。
幾年來,已經很習慣這每天的功課,就跟學生去學校上課一樣,晴天、雨天、春天、冬天都想去。唯一不同的是,薰法香沒有國定假日。那是什麼信念支持著自己持續地薰法香?我想是殷勤不倦怠的說法者吧!
每當起床,要掀開棉被的瞬間,善惡開始拔河,往往就是那一個念頭加強了我正向的力量── 那一念「上人會準時在那裏等著弟子去聞法,不論寒暑日日如此啊!」的心。
我把每日清晨薰法香,當成訓練精進道心及深植信根最好的方法。有些志工問我,早起出門薰法香,跟在家裏看大愛電視「靜思晨語」節目有什麼不一樣。我剛開始會回答:「薰法香是現場直播,可以無秒差與全球師兄姊同步共修。」現在我會加一句:「訓練自己的精進心。」
逆境剛好測量心境
上人開示,聰明、知識是從外學習而來的,容易受外境污染;而智慧是由內在真如所顯現出來的真實法性。如果沒有法的潤漬、加持,要如何在此五濁惡世中安然度過呢?更遑論要救拔一切苦難眾生。
因為有聞法,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會以因緣觀來看待。有時貪、瞋、癡、慢、疑五毒等諸無明心起,雖無法馬上定下來,也會免於衝動而造業;縱然犯錯了也知錯在哪裏,比起以前更快改往修來了。面對種種煩惱,能夠因法而生定,因定而生慧。
科技一日千里,讓很多人自投無明網中而痛苦不已,甚至聞風起舞、不分是非。二○一五年三月六日,上人於晨語講述《法華經•藥草喻品》,「謂求無上佛道大菩提果,必須殷勤求真諦契深理,恆時厚植善根,深心信解。」外境煩惱現前時,以感恩心面對。感恩煩惱現境,來測量自己的心境,距離真實諦理有多遠。心若浮動,表示自我尚有成長努力的空間;心易隨外境動搖,表示信根尚淺如小樹,根入土尚短,遇風雨來時易搖而倒下。
上人勉勵弟子,要多聞法方能「深心」,菩薩道上方能通達無礙。就是以這樣的信念,帶領著我們一起走過風雨飄搖的日子。
那一年,蘇迪勒風災侵襲烏來造成災情,慈濟已經啟動救援,卻還有很多人問慈濟人在哪裏?記得跟我家師姊去買雨鞋時,老闆問我們買雨鞋做什麼?「我們是慈濟志工,要進烏來救災。」老闆馬上露出讚歎的表情。雖然只是一小段的對話,但是在這樣人心浮動的時刻,以真實法跟會眾分享,也算是傳法度眾吧!
當日晚間在我們的店裏遇到一位顧客,問及烏來災情嚴重,為何不見慈濟人?當下告知,已經多批慈濟人進入災區,我們明日也將前往;並將慈濟全球資訊網的救災訊息與顧客分享,瞬間化解疑慮也獲其讚歎。
回想此情此景,若未聞法入心漸漸洗淨自心,依照自己容易起瞋心的習氣,應該早已和對方爭個面紅耳赤,結下惡緣吧!
不能吃變成不想吃
記得以前,每年只有過年期間可以買新衣服、新鞋子,每個人都很期待這天的到來。這樣「滿足」的喜悅可以延續一整年,我想這就是簡單生活下的「知足」感吧!
反觀現今富足的社會,「快時尚」流行的潮流,淹沒了我們及下一代「簡單」、「知足」的喜悅,衣服不再是為了保護我們的身體而穿,而是為了虛榮心而買,甚至買了也沒穿,放在衣櫥裏,只是享受那買了它的短暫快樂。
生在此五濁惡世,日日為生活所需求而造作,不但食、衣、住、行、育、樂日日皆要有,而且還要求新、求變,貪念一起,無窮無盡煩惱生,苦不堪言,何樂之有啊!
學佛以前,我們都做過這樣的事。如今身為佛子,應守五戒來斷財、色、名、食、睡五欲;茹素讓我們不殺生,不與眾生結惡緣;早起薰法香讓我們不貪睡,還能增長智慧。
茹素後,發覺口欲降低了不少。雖說未茹素前,並非日日山珍海味,但是會誘惑我的食物卻也不少;茹素後發現「不能吃」的真多、可以吃的很少,久而久之「口欲」降低了。經過幾年後,發現「不能吃」的感覺,逐漸轉變成「不想吃」,這意謂著「心念」已經透過茹素的過程轉化了。
二○一六年十月,上人講述《法華經•見寶塔品》,經文描述,「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即使是以指頭的力量來移動一個大千世界,也沒有比信受奉行、為眾宣說《法華經》更難。
不過,上人也告訴我們,人人本具「神通」,天心謂之「神」,慧性謂之「通」,天心慧性,就是本具的天然慧性。這樣我就懂了,難怪現代人都說:「天然的尚好!」
所以我勉勵自己不再為心添加外來無明、煩惱有害的元素,時時「覺察」身、口、意三業是否有違法越戒,口不停法、行在法中、心在菩提道中,一心不倦,自覺方能覺他。
有一天,我的同修師姊問我:「你薰法香也一陣子了,覺得有什麼改變嗎?」我笑笑地靠了過去說:「聞聞看,有沒有香味啊!」結果她斬釘截鐵說:「沒有!」雖是一句玩笑話,卻扎扎實實提醒自己做得還不夠。我想這就是「自覺」吧!
現在說我不香的同修師姊,也一起相伴薰法香了,菩薩道侶共知、共識、共行,日日感動、日日感恩。我想這就是自覺後,信願合一、難行終能行的真諦吧!
歡迎參加
全球超過300個社區道場與靜思精舍連線「靜思晨語」
歡迎就近諮詢您所在地的慈濟會所參與
每天清晨5:20到6:10(臺灣時間)一同聞法
▎募集心得 ▎
《慈濟月刊》每期精選聞法心得,與讀者紙上共修。投稿地址:
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 e-mail:[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