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更好的事
撰文‧黃雅蘋 攝影‧陳麗雪
 |
拉攬小學「希望樂學營」學員報到後,等待開營的空檔,黃雅蘋老師帶動小朋友玩解手結遊戲,打破彼此的陌生感。
|
從臺灣慈青孩子及貴州助學生的淚眼中,
我彷彿看到了希望,
那是一種堅定無比的決心,
要做出能改變世界、讓世界更好的事。
今年四月底,接獲前往貴州交流的訊息,雖有沈重的研究所課業正在進行,但回想自己接觸靜思語教學的初始,正是因為被貴州山裏娃兒刻苦自勵的精神深深打動,因緣殊勝,當然要把握!
參與集訓的過程中,我扮演課程的觀察者,適時給予建議;對我來說這是一大學習,即便教書已有十多年經驗,能給的建議卻是十分淺拙,反而同是慈青出身的莊琬婷、潘培菁及學長姊們的思維更為周全細膩,畢竟要融入慈濟理念、傳承人文精神,都需要有更寬的視野、更高的格局。多次的集訓課程,深深感受到團隊的成功,不是自己好即可,而是要完全傾囊相授,讓同行的人在彼此的推進下向前邁進;在團隊中更要觀察別人的需要,圓融地給予協助。
同時,在慈青孩子身上看見了虛心受教的勇氣。課程驗收時,要能完整到位,並不容易,但他們總是認真記下回饋,然後在下一次的驗收調整得更好。
八月二日、三日集訓日,無論是戲劇、手語、道具或課程,依序步入正軌。只是難免些許忐忑,精熟嗎?禁得起變化與考驗嗎?能不負當地志工的期望嗎?
好多的不安,逐漸在慈青孩子的全力以赴下釋懷了。不得不佩服這群時代青年的熱血沸騰、潛力無窮,在慈青學長姊的推波助瀾下,得以成為助學生心目中那顆照亮世界的小太陽。
不是因為夢想遠大
而是從來不敢想望
此行來到貴州,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在拉攬小學的那三天。三個小時的顛簸搖晃,到達拉攬時早已虛軟無力,但面對一個月未整理的校園環境,我們必須提振精神趕緊整理。
環顧四周,卻是連枝掃把也沒有,用水也得從一樓提到三樓;滿布灰塵的桌椅,擦起來格外費力。
當晚就寢,室溫應該有攝氏三十多度;沒有電扇,又鋪著厚棉被,加上一翻身床架便嘎嘎作響,讓人徹夜難眠。習慣在舒適圈生活的我,總算體會到上人的苦口婆心—— 要克勤克儉,克苦克難……
十點才開始的營隊,有學員六點多就來報到,靦腆地不敢直視我們這群熱情問候的陌生人。問他們為何這麼早來,也只是笑而不答,低著頭保持緘默。或許是因為平時缺乏家人的陪伴,也鮮少與人互動,使得他們只能安靜地面對眼前的一切吧!
相處過後,發現他們總是全神貫注的參與課程,總是悄悄觀察你的一舉一動,總是陶醉在你的深情擁抱,甚至輕輕地為你打開心扉。
這與我班上的學生截然不同,學生們要的是獨立的空間,能夠隨興的表現,成為矚目的焦點,得到更多的掌聲。
而靜靜坐在身旁的拉攬小夥伴,期盼的就只是有人陪伴。因此,一整天的課程,他們積極地融入學習情境,那一張張專注的小臉龐,帶給臺上的我們好大的成就感。
星空夜語的那個晚上,明月皎潔,小組一圈圈地圍起,說著自己難以啟齒的夢想,不是因為夢想遠大,而是因為他們從來都不敢想望。住在大山許久,生活都不容易了,怎還敢夢想不可知的未來。但在經過一天的帶領後,小夥伴們開始認真的思考,也勇於表達出來,接受大家的祝福了。
 |
慈青與志工賣力清掃拉攬國小宿舍外廁所,希望在營隊期間給小朋友清爽的如廁環境。
|
就在營隊要結束前,個頭嬌小的紅先,率先說出她的不捨;她說會非常想念我們:「以後,只要想念小蘋果老師的時候,就會吃一顆蘋果!」聽在耳裏,心酸又不捨,忍不住給她一個輕輕的擁抱,而她卻是緊緊的摟著,彷彿害怕這一刻消失得太快。
在我們送走所有學員,準備將行李收拾抬下的時候,看到國英手拎著一個小塑膠袋,裏頭裝著四枝冰,說是要請我們吃的。
感動不已的我,握著她的手,心疼地說:「別這樣花錢,冰你留著吃就好。」說完,她含淚的眼眶,讓人後悔剛剛的拒絕,因為,她是多麼真心誠意想為我們付出啊!
我趕緊從袋子裏拿出一本漂亮的筆記本回送,告訴她:「你的心意我們收下了!和你們在一起的美好,我們也記住了,別忘記我們對你的祝福與鼓勵哦!」
翌日,排燒村家訪,拜訪了兩戶人家,一戶是六十多年的木造老房子,一戶是改建五年的新板房,卻是一樣的陳設簡陋、冷冷清清。尤其是席家,偌大的三層樓,只有兄妹兩人,為了吃一頓午餐,得砍柴、起火、燒水、煮飯,也只能靠奶奶或姑姑送點番茄或青菜,不然就是白飯配馬鈴薯而已,對於正在發育成長的孩子,營養哪夠呢?
但他們沒有怨天尤人,沈穩平淡的告訴你:「窮人家的孩子,就是要比別人堅強。」
●
很感恩能有因緣,親自走訪貴州進行人文交流。一次又一次的心得分享,從慈青孩子及助學生的淚眼中,我彷彿看到了希望,那是一種堅定無比的決心,要做出能改變世界、讓世界更好的事。
我也看到善的循環,曾經是受助的人,在不間斷的關懷與協助後,也能站穩腳步,扶人一把!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相信不久的將來,貴州的青年志願者在慈濟人文精神的薰習下,必能打造出絢爛亮麗的希望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