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13期
2017-12-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親師生‧坦白話
  大地保母‧新北市
  慈善臺灣
  書訊
  經典傳承
  阿板薰法香
  髓緣奇蹟
  純素生活誌
  慈善國際‧日本
  聞法札記
  慈善國際.大陸河北
  慈善國際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13期
  十一至十二日 人心是關鍵



10/11~12《農八月‧二十二至二十三》

【靜思小語】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在於人心;人心有真誠的愛,就能相互扶持。

 

真誠感恩,相互尊重

 

與泰國慈濟人談話,上人殷殷叮嚀,既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不僅照顧其生活、療治其身體病痛,還要照顧其心。要照顧別人的心,須先照顧好自己的心,人我之間的心態調和,才能凝聚力量,發揮菩薩良能。

「佛法甚深微妙,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也常常抱持著難遭遇的心態;如同骨髓移植之前要經過驗血配對,能在茫茫大海中找到配型相符的精髓,我很感恩、很珍惜,而且趕緊把法的精髓分享給大家,也希望大家有緣,都能受用,讓慧命增長。」

「曾經有慈濟人問:『為什麼我們都這麼愛師父?』我回答他們:『因為你們還沒有愛我以前,我就先愛你們了。』同理,要人來愛我們,必須先去愛人。」

上人希望大家提起精進心,把法聽入心,就會有共同的心靈方向,以感恩、尊重、愛對待同行菩薩道的法親── 如果生命中有慈濟,對於投入慈濟的每一位,都會真誠感恩,感恩大家有志一同來成就志業;能夠真誠感恩,就能相互尊重,誠懇溝通而達成共識,彼此互愛、凝聚力量推展志業。

上人表示,慈濟事不複雜,若覺得複雜,只是複雜在人心成見,以及彼此應對時的聲色態度。「要懂得『轉識為智』,而不是經常被凡夫的意識誤導;深入佛法、運用智慧,轉五根接觸外境產生的識為『成所作智』,用智慧把境界轉過來,將人與事會合起來利益眾生。切莫隨著無明欲念,把五識變成人我是非。」

「還要有『妙觀察智』,清楚分析事相,促成人與人之間的合和互協,而不是照著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更進一步提起『平等性智』,認知人人都有平等的佛性,不分你我,合力圓滿慈濟事。」

 

探討苦難,啟迪善念

 

十二日,大愛臺葉樹姍師姊、郭鳳儀師姊,以及慈濟期刊部蕭耀華師兄前來精舍報告,分享採訪見聞。

郭鳳儀師姊談中國大陸有「失獨家庭」,是過去一胎化政策下,只有獨生子女的家庭,因意外失去孩子,父母難以走出傷痛陰霾,年老無人奉養,也成為社會問題。《慈濟》月刊蕭耀華師兄則展示獅子山共和國採訪圖像,看見居民苦相。

上人有感而言,「失獨」雖苦,並非特例,人生無常、愛別離之苦,天下皆同;許多人將社會問題歸咎於少子化,其實並不是有孩子,就可以解決問題,關鍵在於人心,人心有真誠的愛,願意相互扶持,更勝親人。

上人叮嚀同仁,報導人間事相,要深入探討苦難的背後,是什麼誘因啟發了無私互助的善念,讓閱聽眾受到感動,也願意發揮真誠的愛。能夠覺醒、自愛愛人的人多,就有足夠的力量幫助難以走出喪親之痛的人們,或者是社區內的獨居長輩。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