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 感恩

11/18《農十月‧初一》
【靜思小語】將別人的好放在心裏,時時感念;就像在心中種下「因」,牽起善緣。
內修外行
即將展開歲末祝福行腳,上人叮嚀精舍常住把握時間精進用功。「日日內修外行,修得誠正信實,念念在靜寂清澄的境界裏,以慈悲喜捨在生活中不斷付出,活出生命的意義。」
「感恩分布全球的人間菩薩,就地凝聚力量,及時救助苦難,成就我們誓度眾生的心願。」上人表示,「靜思」要作為「慈濟」的靠山,全球慈濟人把精舍當成「家」,時常回「家」取法,常住作為「家」的主人,要用愛家人的心情疼惜法親,把握機會給予法。
愛與感恩
近下午一點,抵達臺北新店靜思堂。 北區合心團隊及汐止、北投區慈濟人,陸續與上人分享近期會務。
內湖協力隊長陳三舟師兄,今年八十歲,從上人叮嚀「多用心」的教導中,找到與隊員互動的方法,也凝聚起團隊的力量。承擔協力隊長八年,最初只有三人出席開會,經過用心陪伴,目前每次聚會都有二十多人,合心投入勤務。
陳三舟師兄也是醫療志工幹事,諸事繁忙但是不認老,跟著年輕人一起做事、學手語等,在環保回收日還跟車出去收資源回收物。
他說,有一位環保志工應孩子邀請出國遊玩一個多月,沒想到回臺灣後變得沒有體力,連半袋寶特瓶都拿不起來。這件事對師兄來說是一個警惕,自我勉勵不要怕做事,愈做愈歡喜、愈做愈有力!
上人讚歎:「他真的是典範,增歲不增老。雖然年紀大、很資深,但勇於承擔!」
汐止慈濟人發願找回「慈濟魂」,重新凝聚向心力。上人鼓勵,有誠意就能傳遞溫暖,看到人主動打招呼、態度柔軟,就能提升感情。
上人說,汐止有很好的因緣,在人口密集的市區建立莊嚴道場,更要靠大家發揮菩薩良能,善用道場廣度眾生,否則不僅愧對有形的道場,也愧對自己的生命道場。
「依照佛法指引的方向,在人間開道鋪路。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挖掘整頓,道路才能開得寬廣、鋪得平直;所以即使被碰到、磨到,也要耐得住,趕緊自我修整。」
上人教大家運用《法華經.安樂行品》的四安樂行,以及「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的「三軌」之法,長時修、無餘修、無間修、尊重修,為了接引眾生,要將這條道路鋪好。
一個人無法做盡天下事,上人期許北區志工見賢思齊,放下我執與成見,為慈濟大團體的慧命設想。擔任幹部沒有權力,但是有責任,其中一項就是傳承與培養人才。
「慈濟不像一般的營利單位,用公司制度與規則管理員工;大家都是志工,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這分感恩心就是愛。」
上人說明,志工團隊一向「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雙軌並行,要有充分的愛,不能只強調制度。「若欠缺了愛,只用制度規範人,就沒有溫度,也不是『覺有情』的菩薩團體;彼此互愛、感恩,才能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為什麼常說『感恩』而不是『謝謝』?隨口稱謝,就像花開花謝,謝了就沒了;感恩則是將別人的好放在心裏,時時感念,就像在心中種下了『因』,牽起善因緣。」
上人期許大家開闊心胸:「『以愛為管理』,是用寬大的愛心去關心、疼惜人;『以戒為制度』,要守慈濟十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