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15期
2018-02-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
  書訊
  慈善國際‧土耳其
  特別報導
  人物誌.嘉義
  聞法札記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15期
  一日 不退化,天天進步



12/1《農十月‧十四》

【靜思小語】不擔心自己年紀大,也不計較受不受重視,持續精進,不但不退化,還能天天進步。

 

菩薩道,永不退

 

王壽榮師兄與雲嘉慈濟人來到彰化靜思堂,與上人分享。

二○一七年重陽節,在慈濟嘉義聯絡處,資深委員與新發意菩薩共聚一堂,七十歲到九十四歲的高齡志工,走過眾人搭起的「星光大道」。有老委員感慨地說,很久沒有被人這樣重視了,相對年輕的志工聽到這句話,也自我檢討,應該要常常關心、招呼老人家來參加活動,讓他們覺得受重視。

上人叮嚀,慈濟人要有「一日慈濟,終身慈濟;一日菩薩,生生世世做菩薩」的精進心,也要當「不請之師」。行慈濟路沒有所謂的「退休」,不要計較自己受不受重視;若是久久才參加慈濟活動,還要有人來邀請,仍是有所求,沒有達到付出無所求的「三輪體空」精神,也展現不出慈濟的美。

上人殷殷叮囑,行菩薩道要持續精進,偶然停頓或稍有偏差,會讓道心出現縫隙,業障就會趁隙而入,反而成為障礙。心的本質就像白毛毯,要維持純淨很不簡單,指尖有一點點墨水就會滲入其中,小小污點卻要耗費力氣清洗,還不一定能洗得乾淨,「期待大家守護心念、腳踏實地,在真實的道場老實修行。」

 

為臺灣,為天下

 

於彰化靜思堂展開臺灣首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上人開示,從十一月中旬至今,已經為二十一個國家地區的海外慈濟人授證;雖然各國慈濟志業推展情況不同,種族、語文也不同,但深耕慈善、投入環保的身影都一樣,「功夫」從臺灣傳到世界各地。

不分年齡、不分生活背景,環保志工彎下腰、伸出雙手回收與分類資源;做得愈多,環保的知識了解得愈深,也愈來愈有智慧。「環保志工真正做到現在全球各國都在探討的環境改善方法──垃圾減量,以及資源回收再利用,不必再大肆開發、破壞大地。大家扎實地用愛寸寸鋪出環保道路,不只為臺灣,而是為天下;唯有照顧好全球環境,人人才能平安。」

下午第二場歲末祝福典禮,上人勉勵大家培養宏觀的視野,若是全球環境不平安、人心不穩定,臺灣也不能倖免於難。

「學佛要以佛心為己心,走入慈濟要以師志為己志,照著佛陀指引的方向,在人間開出一條大道,帶動人人鋪路,讓後來的人有更清楚的方向、更好走的道路。這條道路不只鋪在臺灣,要鋪向全球。」

上人期待大家不惜時間、不惜力量付出,新受證的志工在菩薩道剛起步,要進入人群中修「六度萬行」,用真誠的心廣度眾生;年長的志工也要不斷精進,「年歲可以增加,但不要認老,不要覺得自己年紀大、傳承交棒了,就可以閒下來。慈濟事天天做,讓智慧保持清明,體力也不退化;不但不能退化,還要天天進步!」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