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至十四日 莫輕善小不為

《農十一月‧二十七至二十八》
【靜思小語】遼闊無際的範圍,也要從第一步開始走。
生命希望
十三日歲末祝福典禮,臺北慈濟醫院同仁與家屬、北區慈濟人醫會,共同領受上人祝福。
去年在工作時不慎從三樓高處跌下的曾先生,顏面粉碎性骨折;許博智醫師為他執行長達八小時的複雜術式,透過3D電腦重建、二十三塊各式骨板、一百一十八支骨釘修復顏面,如今臉龐已看不出縫線。曾先生一家人來到現場分享,感恩醫療團隊全心全意照顧他們家。
上人欣言,此行來到臺北,先到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看見大愛清泉湧向每一個家庭,滋潤人心;在臺北慈院,則是看見希望,團隊搶救生命,是一股源源不絕的醫療湧泉。
「醫護團隊付出無所求,只求病患順利康復、回歸正常生活,真的很感恩!大家用自己的生命走入病患的生命,搶救生命沒有假期;人人真誠付出,成就了美好的結果。」
「行醫亦如修菩薩行,要堪忍磨難。感恩大家多年來的堅持與付出,要將這分愛擴及天下,讓天下眾生皆平安。」
心靈醫王
十四日於新店靜思堂,與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國軍臺中總醫院王智弘院長、閻雲教授以及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等人談話。上人解說慈濟注重的「人文」精神,是發自真誠的愛心,就如慈濟醫療志業與慈善志業結合,走到貧病苦難人的身邊,治療身疾、安定心靈,進一步啟發善念。這分祥和人間的精神力量,就是「人文」。
「慈濟人文最重要的是在當下發揮,用真誠的態度走入人群,將迷失的凡夫心牽引回歸原有的清淨、善良本性。」
王智弘院長昨天參加臺北慈院的歲末祝福,對於醫療團隊在典禮中演繹《藥師如來十二大願》以及《無量義經》段落,深為讚佩與感動。
上人表示,《藥師經》講述藥師如來所發的十二大願,均為關懷人間、救拔苦難,是心靈的「大醫王」;《無量義經》云:「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切合醫療工作情境,亦指出醫者的精神與使命。
慈院醫療團隊以藥師佛的精神投入醫療工作,也與慈濟人走進苦難之處;他們將經文道理與人間事相結合,更能融會貫通,「法入心」而成為法髓,讓己心有所得,亦對人間有益。
為何是我
一位師兄過去生活迷茫、不顧家庭,所幸家人諸事不用他操心;五年前罹癌,他深切反省,也精進投入志業,家人卻病痛不斷。他心有疑惑,為什麼用心修行、做好事,反而沒有好報?
「其實誰的家裏沒有事。聞法修行,就要將歡喜化為法喜── 這分歡喜不是隨著貪、瞋、癡造作得來的,而是得到法之後,看得開人與事,自然能將大事化為小事。」
「不要執著於『我明明在做好事,為什麼還會這樣?』師父的身體也有病痛、師父也老了啊,這是自然法則。身體的疾病,交給醫療專業就對了,自己要把心理調適好。」
與榮董團隊談話時,陳明澤師兄分享,尚未投入慈濟時,不知世間苦難這麼多。上人引述師兄所說,期待人人既已發心,就要邁開步伐;也不要輕視小事,寸步鋪路可以護大地,遼闊無際的範圍,也要從第一步開始走。
「看見來自各行各業的菁英,以真誠無私的愛,共同為社會人群而付出,感到很有希望。」在新店靜思堂進行北區第四場歲末祝福,各功能團隊齊聚一堂,上人期勉大家見苦起悲心,借力使力,發揮大愛救拔苦難人。
「科技發達,要看見天下苦難並不難;更要『見苦知福』,起於行動去救助。請大家發好願,帶動人人的愛心,希望臺灣永遠是充滿愛與善的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