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垃圾山
撰文‧莫三比克人文真善美志工
攝影/蕭耀華
位於莫三比克首都馬普托市郊、
貧民區胡連尼垃圾場,
接收家家戶戶丟棄的垃圾、廚餘,
卻是鄰近數百戶人家討生活的「職場」。
惡臭空氣中蚊蟲飛舞,悶燒煙霧瀰漫,
人們在垃圾焚燒的煙霧中找尋可變賣的資源。
垃圾場容量十年前即超過負荷,
然而垃圾問題無法解決,「山勢」持續擴大,
面積已達十九公頃,部分高逾五十公尺。
今年二月十九日凌晨,急降暴雨,
讓垃圾山崩塌,不少人在睡夢中遭活埋。
合作共生
在這莫三比克最大的垃圾場,卡車日日運來各式廢棄物,民眾齊心協力回收其中可用物資;這種合作共生的生存法則,在垃圾山崩塌事件發生後,是否有所變化?有待觀察。(攝影/蕭耀華)

圖個溫飽
垃圾山居民利用空奶粉罐煮食,食物熟了就倒進地上鋪的塑膠袋,就地共食。垃圾山面積龐大,派系割據山頭、壁壘森嚴,各組織不容有越區討食情況出現。(攝影/蕭耀華)

山下人家
婦女戴著口罩,赤腳獨自在垃圾堆中尋找回收物。後方可看出垃圾山高度和鄰近住戶的地緣關係。大雨後,山體崩塌,波及民居,其影響一目了然。(攝影/蕭耀華)

惡性循環
垃圾分類回收後,運往回收場處理。回收與運輸工作,小孩一起參與。靠垃圾回收維生的家庭,因為經濟關係,孩童失學率偏高,在還沒看出後果時,孩子都樂在其中。結果是惡性循環,一生都在垃圾山度過。 (攝影/蕭耀華)

屋漏偏逢連夜雨
馬普托市(Maputo)人口一百七十萬,市區缺乏排水系統,二○一八年二月十九日凌晨暴雨後,出現大範圍淹水災情,主要幹道泡在水中,車輛難以通行;位於貧民區胡連尼區(Hulene)、原定於二○一七年封閉的垃圾山,終於崩塌,四十餘戶遭到掩埋,十七人罹難。
崩塌隔天,慈濟志工趕赴垃圾山,冒雨勘查,也是第一個抵達的民間團體。失蹤者幾乎都被埋在垃圾堆下,居民守候在現場,焦急等待開挖結果,甚至想撿拾翻找尚可使用的物品。這一幕,是人間煉獄。
 |
圖說高逾五十公尺的垃圾山因暴雨傾瀉而崩塌,簡陋鐵皮屋被掩埋,居民焦急守候開挖現場。(攝影/Jose Carlos Mathambene)
|
災後,垃圾場所有居民被政府強制撤離,志工轉往幾頂帳棚搭成的安置中心關懷;居民大多驚魂未定,志工靠近身旁傾聽、安慰。
連日大雨,多區積水不退,蚊蠅叢生,然而公立醫院瘧疾藥短缺;為預防疫情,志工發放蚊帳與毛毯。在現場,志工也看到食物不足,一天只有一餐,於是從二十一日起開始提供熱食。飢腸轆轆的人們,領到熱食暫時忘記傷痛,「好久好久沒有喝到有媽媽味道的濃湯了!」
災後有善心人士捐贈馬鈴薯、高麗菜等蔬果,志工每日在馬普托慈濟會所自動排班、應用食材,加上從大愛菜園現採的各式蔬菜,煮出一鍋鍋濃湯,安慰了居民的心;因為貧困的他們,平日很難吃到新鮮的蔬菜。
會所的交通車在泥濘路上損壞,華裔商人陳祥澤每天提供司機與卡車,接送每批志工與所需物資前往安置所,並發心提供碗盤與湯匙讓居民使用。
 |
雨中開挖進展有限,本土志工寶拉(左)以往曾來此處關懷,看到悲慘的人生災後更悲慘,心也跟著傷痛起來。(攝影/Jose Carlos Mathambene) |

|
垃圾場所在的胡連尼區,有百餘位本土志工,第一時間即趕到崩塌災區關懷,並於安置中心供應熱食與發放物資。(攝影/Jose Carlos Mathambene)
|
帳棚中的歌聲
走入鐵絲網圍繞的臨時安置中心,志工為居民奉上熱食,解決溫飽問題;由於政府無法明確統計名單,志工挨家挨戶互動關懷,也進行造冊。
儘管有醫師與紅十字會進駐,然而居民棲身帳棚,衛生問題令人擔憂。志工蔡岱霖與花蓮本會連線商議,採購急需的物資,為每戶準備溫和殺菌的肥皂、牙膏以及牙刷、浴巾,放進水桶,形成「盥洗生活包」來發放。
二月二十七日,志工在安置中心發放生活包,國家緊急救難中心工作人員一改先前的態度,和善並開放場地,並感恩志工連日來付出,信任由慈濟主導發放工作。
「送給大家的不只是盥洗用品,重點是裝了滿滿的愛,期盼大家今天接收到了,明天也要把愛傳出去給需要的人,讓愛的能量流動。」志工把愛與關懷翻譯成當地的邵那語,居民聽得感動,開心鼓掌,安置中心響起歌聲,「主創造了我與子民們,所有的祝福與我同在。在我的歡欣中,要如何感謝您,要如何感謝您……」
倒塌事故中也傳出喜訊,臨盆的孕婦馬提蕾(Matilde),在二月二十五日剖腹生產。志工在訪視造冊時得知,趕到醫院探望,送上當地習慣的果汁與牛奶為母子補充營養。
馬提蕾二十七日出院,正愁著無人協助接送時,志工已經幫忙安排車輛,讓她不需要在傷口仍疼痛時還得等候公車。回到安置中心,志工送上產後所需用品以及可水洗的尿布等嬰兒用品。帳棚內鄰居們看見馬提蕾與寶寶歸來,紛紛鼓掌為她高興。
截至三月中旬,志工在兩個安置中心持續供食,致贈了三十四戶全倒戶毛毯與蚊帳,二百五十份盥洗生活包,共計一百五十二戶受惠,將持續陪伴關懷。
 |
 |
安置中心難以盥洗,志工以水桶盛裝清潔用品致贈,讓民眾盡可能維持個人衛生。。(攝影/Jose Carlos Mathambene)
|
大雨積水、衛生堪虞,志工送來蚊帳,讓居民避免蚊蟲叮咬。(攝影/Jose Carlos Mathambe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