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交流道】
我是慈青,我很幸福
二○一八年暑假前往中國大陸四川參加人文交流,不僅開闊了視野,也更懂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在四川,我看見了華西年輕夥伴想成為慈青的不容易,他們無法在校園中成立社團,也很難辦理營隊或宣導活動,只能當個志願者在校服務。即使如此,其中一位夥伴分享,在人文交流「與地球共生息」課程後,她想去學生議會組織請他們幫忙推動環保議題。
回臺灣後我省思,有時候慈青會把辦活動當成壓力的來源,開始排斥甚至懈怠了;此行看見別人是如此渴望並積極地去做對的事,更讓我覺得應該要好好把握能夠當慈青的機會;我也領悟到,「我是一位慈青」是多麼幸福的事。
很佩服華西年輕夥伴們站在臺上展現的自信,他們勇於發表,直接、果斷,講出來的話都很有邏輯,跟我們很不一樣。後來在營隊中實際互動與相處後,又發現到共同的特質── 其實我們同樣都在學習,而且是相互學習,因為每個人擅長的都不同。如果一開始就覺得別人很厲害、很優秀,就會有點畏懼甚至產生距離感;還是要用平等心去對待人,以同等心去看待事情。
在這趟人文交流,我最大的突破是學會了「表達」。別人總以為我是個喜歡分享也善於分享的人,但其實我會怯場和焦慮,腦袋想的和所說出來的都不同,無法完整闡述事前準備好的架構。
我很感恩微淇,她是很優秀的慈青夥伴,她總是陪著我、鼓勵我,每一次用心傾聽我講的內容,給了我很多方向與方式去學習自我表達;因為她,我的自信心培養了起來。在大場分享前,她問我:「會緊張嗎?」我回答:「不會了!」那天的過程我很開心也很享受,我從只會背稿成為看見關鍵字就能表達心裏話的人!
致理科技大學 賴昱亘
喜歡「盡全力」的自己
二○一八年參加慈青暑期人文交流營隊到大陸四川服務,出團前,學姊要我們重新定義「人文交流」的意涵,不要想著是來「服務」,而是與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互動與學習。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一部分,是四川洛水慈濟服務中心的本地志工們,給了我們回家的感覺。就像是人們記憶中總有那麼一幢老矮房,裝載著無數的兒時記憶,即使如今已經不再熱鬧,卻依舊住著最疼愛我們的人,殷殷期盼我們的歸來。洛水的師姑師伯即是如此,他們在十年前汶川強震後認識投入賑災的慈濟人,從此也成為慈濟志工;對來自臺灣的我們充滿期待與愛護,在那短短幾個小時表露無遺。
當他們站在臺前說道:「我們會一直在這裏,等你們回家。」我真想給他們一個擁抱!我們非親非故,但他們不吝付出溫暖與關愛;我也感恩師公上人創造慈濟,讓我們無論去到何處,永遠有一個慈濟的家可以回去,世界各角落總有法親家人。
這次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上臺演示教案時,總是沒辦法呈現最好的樣子。即使經過多次排練,依照學長姊與夥伴們給予回饋、調整與改進,雖然課堂上小朋友的回應很好,但我知道那依舊不是最完美的,我仍然有許多可以進步的地方;然而我也知道,那是當時的我用盡全力後最好的呈現。
我後來想通了,我們要追求的從來不是那個完美的自己,而是用盡全力去努力的自己。心念一轉,挫折也不再是挫折了,而是砥礪著我們要更加努力。這次的經驗,對於修習教育學程的我是很好的機會,讓我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更進一步思考未來的路。
臺北市立大學 賴郁婷
好心等待好緣
慈濟志工楊九如師兄受邀來到嘉義監獄分享,他循循善誘地鼓勵我們閱讀《慈濟》月刊,從中尋找自己的路。我也從中看見慈濟人對受苦者的協助,內心有股感動、淚水自眼角流下。不只在臺灣,慈濟人還到海外救災,那樣不離不棄、無怨無悔地奔波,那分承擔責任的慈悲,只為了讓世界更美好。
拜讀證嚴上人的開示,也讓枷鎖纏身的我開啟內心那扇緊閉的窗。上人說,一念心正,就有一顆好種子;會合各種好緣,可以成就好果、好報,再生無量種子。
過去追逐名利與享受,欲望無盡擴張;即使這生遭遇各種困難和挫折,但還是要把握分秒不放棄。想突破現狀、找出新的人生道路,就應該從自己的心出發!
嘉義監獄 阿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