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26期
2019-0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健康百寶箱
  親師生‧坦白說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美國
  慈善國際
  人醫之愛
  髓緣之愛
  聞法札記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旅行的意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26期
  十一月六日 福禍一念間

11.6《農九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謹慎身、口、意,讓每一個起心動念都在造福。

忍辱即是修行

五十四歲的顧海強先生,是中國大陸瀋陽第一個慈濟關懷戶,他在年輕時做生意致富,染上酗酒、賭博等壞習慣,後來因為意外摔斷雙腿以致不良於行,他滿心怨憤,不信任人。三年前,慈濟人接獲提報前往關心,起初他的態度傲慢,志工仔細地幫他清理居家環境,溫柔耐心陪伴,任由他頤指氣使。他看在眼裏、感動在心,經歷兩年終於改變態度,甚至接受慈濟人的邀約參與訪視,鼓勵和自己有類似遭遇的人。

志工早會時,上人與眾分享,幾位師兄事業有成,接了這個關懷個案後,修忍辱行,無論受到何等對待,耐住性子繼續呵護,背著他下樓到公園走走。

「他們感恩有此修行的道場,願意接任何變化球,磨練自己的耐性,持續發揮愛心照顧他,不放棄也不氣餒,終於感動了他,發心加入志工。雖然行動不方便,他也會自我克服,家訪時要爬樓梯,上上下下很不方便,他還是樂於付出,也坦然述說自己過去的錯誤人生,鼓勵困苦人、教育年輕人。」

「眾生受因緣牽引,隨著各自造作的因緣而有不同的人生際遇。有的人活得自在安樂,以菩薩心付出;有人卻放蕩度日,遭遇意外而落魄困苦。雖然住在同一個區域,但是有人身處菩薩境界,有人身心受煎熬如墮惡趣,都是由自己起心動念、造作而來。」

即使自造業因、結惡緣,以致承受業報而身心受苦,只要心念一轉、觀念改變,也能像顧先生這般,走出心靈牢籠,翻轉手心為人付出。

「人在一日之中起心動念,無不都在開業門。但是要造福業或是造惡業?看到世間的種種境界,身、口、意都要謹慎,提起菩薩使命,多造福人間。」

用「心眼」看世間

與大陸慈濟志工座談,上人叮嚀慈善救助需要審慎評估,讓有限的資金起最大的效用;少數人力難以顧及廣大區域,志業要從鄰近的地區做起,同時廣招人間菩薩,人力多了,才能將慈善救濟的範圍擴及更廣遠之處。

中國大陸土地遼闊,「當度」、「未度」者多,需要靠已經走入慈濟門的人間菩薩持續走入群眾中,為更多人牽起行菩薩道的因緣。上人教大家用「心眼」看世相,要不斷地自我訓練,讓六根接觸六塵時,不會隨之起欲念、生無明,以致造下惡因惡緣。

「要照顧好內心,冷靜分析接觸到的外相;認定對的事,把握因緣,做就對了。並不是不造惡就好了,以為不行善也沒關係,人生在世所使用的一切都仰賴大地供應資源,由他人的勞動供給所需的物資,每天的生活都在消耗資源、製造垃圾、污染空氣,所以什麼好事都不做,對大地人群無所奉獻,此生也就有所虧欠。既然有幸會遇佛法,也有好因緣走入菩薩團體,就要好好把握,盡心力付出助人。」

上人提醒大家,社會經濟成長,大家要知福更要惜福,盡量讓生活用物延長物命,「眾生共業,如果只想要享受,浪費物資,大享福就是大消福,環境被破壞得更嚴重,地、水、火、風的災難會愈來愈頻繁。要好好聞法,將法應用在日常生活,讓每一個起心動念都在造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