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26期
2019-0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健康百寶箱
  親師生‧坦白說
  慈善臺灣
  慈善國際‧美國
  慈善國際
  人醫之愛
  髓緣之愛
  聞法札記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旅行的意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26期
  十一月四至五日 清淨愛,在非洲

11.4~5《農九月‧二十七至二十八》

【靜思小語】願捨不願求,知足最大富。

扭轉的契機

四日,黃思賢師兄、總務處詹桂祺主任與宗教處張佑平師兄等人,報告非洲會務關懷行,慈大劉怡均副校長偕就讀慈大的四位南非學生與會。

「一直以來有一個心願,想要在南非做非洲慈濟志工的教育搖籃,培養出一大群以社會人群為重心,如清修士一樣的年輕本土志工,具有清楚的法脈宗門精神理念,像慈蒂、慮度這些第一代本土慈濟人一樣,即使生活清貧,但是心靈富有,盡心盡力為社會人群而付出。」

上人表示,非洲志工很受教,得到一句簡單的法就很珍惜,並且身體力行,若是能讓更多人得法受用,讓心靈轉貧為富,就有希望轉變苦境。

上人談到非洲慈濟志業起源於南非,由張敏輝、潘明水師兄等人在克難中開闢道路。二十多年前南非種族衝突、政權轉變,社會混亂不安,黃丁霖師兄從英國打越洋電話回精舍,表示局勢很亂,許多臺商打算撤廠,他也想要結束南非的事業。

「我對他說,當地人民之所以仇視白人、亞裔等族群,是因為貧富差距大,外來企業雇用本地人做底層工作,本地人工資微薄,不受尊重,企業主享受富裕而不願回饋。現在他們的不滿爆發,唯有無私的愛可以撫平,臺商、華商要趕緊發揮愛心。」經由黃師兄的轉述,南非的臺商們也很願意付出,對極為貧苦的居民展開發放。

慈濟人跨族群、跨宗教的無私大愛,感動了原本對立的族群與村落,於一九九五年七月,南非約堡索桑谷維地區民眾,成立社區發展委員會並舉辦「和平燭光晚會」,大家共同祈禱並宣誓停止種族、政黨衝突,學習慈濟「普天三無」的精神。其後慈濟開設職訓班,協助貧苦的祖魯族人自力更生。

「慈濟在南非,從最初一路走到現在,有很多感人的事,希望大家都要很清楚,共同協助非洲慈濟志業發展,有更大的力量扶助貧苦的非洲民眾。」

上人談到靜思弟子做慈濟,是從剛開始收三位俗家弟子時,對她們所說的「條件」:「我出家時原本立願不收弟子,但是因緣接連而來,還有靜宏、靜念、靜緣這三位從臺北來請求皈依。當時我開始要做慈善,就對她們說,若可以幫助我做慈善,我才要收她們做弟子。所以,不是藉由慈濟入靜思,要先有靜思弟子,而靜思弟子一定要做慈濟,慈濟的精神源頭在靜思、法脈源頭是靜思。所以要秉持靜思法脈在非洲做教育,培育出能夠將法脈落實生活的弘法人。」

起源在臺灣

五日,教育部葉俊榮部長來訪,上人談到教育是人間未來的希望所寄,慈濟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援建五十一所希望工程學校,並且呼籲全臺灣、國際間的愛心人共同支持,近年並推動援建老舊校舍的「減災希望工程」。慈濟應花東所需而辦學,而今向教育部申請設立「靜思研修學院」,是為了做精神研究教學,培養有志於延續靜思法脈的宗教人才。

「靜思法脈就是慈濟的精神理念,慈濟能夠帶動不同種族、宗教、語文的人,朝同一個方向做慈濟事,就是因為慈濟人都有堅定的法脈宗門精神。臺灣土地面積不大,人口集中,政府對於許多公共事務都很有規畫,只要方向對了,讚歎好人、鼓勵好事,臺灣的精神力量就可以發揮在國際間。」

上人提到今年度海外培訓慈濟委員慈誠精進研習即將展開,預計有二十多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來臺精進,在慈濟起源地取得法髓,加強精神理念,帶回居住地發揮慈濟大愛。「慈濟發祥地在臺灣,這股精神力量必須世代延續,所以才會決定在此設立研修學院,以使精神傳續綿長。」

行善心莫冷

「現在的慈濟委員是否能像早期的慈濟人一樣,見到人就對人說慈濟?聽的人是不是也能像以前的人一樣受感動,隨即起於行動呢?慈濟是從一天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做出來的,現代人一天捐五元、十元都不成問題,但是行善的熱忱已經冷淡了,而且難以對世間苦難起同理心;不珍惜善念,也不珍惜善事,撥無因果,這讓人較為擔心。」

與加拿大何國慶師兄談話,上人叮囑,第一代慈濟人要負起傳承的重任,分享、見證慈濟早期的感人事蹟,讓人受感動、鼓勵人起於行動,只要願意付出一分力量響應行善,而且能夠一位帶動一位,如此推展開來,就能匯集一股大力量。「師父還在,現在的慈濟人都是第一代的法脈宗門人,要靠第一代人把精神理念扎實地傳承下去;硬體建設可以靠人人盡心力成就,我只擔心傳法無人。」

「佛法難傳,因為富裕的人認為悠閒享樂就好,何必承擔這些事情?沒有深入了解佛法的動力,不知道生命的真諦,只是依靠著過去所造的福緣度日。人生無常,再有錢也買不回健康;不論生命長短,不論際遇如何,我們奉獻、付出,總是對自己的生命有所交代。心中有法,也有因緣可以度人,就要好好把握,讓法世代相傳,法脈綿長。」

展現「慈濟魂」

聽取慈善基金會主管同仁們報告,上人感恩每一位同仁發心立志,用志業精神投入職業崗位。海內外慈濟人應社會人群所需而及時付出,每一件慈濟事都是值得深入探討與記錄的寶貴歷史。

菲律賓海燕風災即將屆滿五周年,慈濟團隊到獨魯萬市義診,孩子們看到志工李偉嵩,爭相擁抱,畫面十分感人。「五年來,菲律賓慈濟人不捨不離這一群受災者,結緣到現在,長久以來所帶動的這群『慈濟的孩子』,像抱著爸爸一樣地抱住偉嵩。菩薩成佛前,真的要多結好緣;要長久經營,愛才能建立起來。」

聽到參與非洲志業關懷團的同仁報告九天的見聞,上人表示大家親眼看見、感受到清淨的愛在非洲,尤其莫三比克志工在以天為蓋、以地為載的露天大道場精進共修,他們很知足,也很懂得感恩,並且發揮慈悲心,真實行善。發放大米給照顧戶時,是捧著米、唱著感恩歌步步前進,走到照顧戶面前,恭敬彎身奉上,令人感動讚歎!

「當地的志工生活貧苦,若問他生活上是否需要幫忙?他很堅定地回答:『我要去幫助人,不要接受幫助。』」上人說,非洲志工體現了「知足最大富」,雖然生活很困苦,但是心靈很富有,很願意捨、不願意求,樂於助人而不願受幫助,他們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學習。

上人叮嚀大家把握機會分享此行所見,每一幕影像都有法,要好好說出影像裏的故事與精神,展示出「慈濟魂」,讓人受感動,學習非洲志工清淨無染、心寬念純、感恩知足的富有心靈境界。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