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38期
2020-01-01
  證嚴上人・新年三願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線上請法籤
  志工人物誌
  慈善臺灣
  寰宇視角
  特別報導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38期
  二十七日 回報父母恩

11.27《農十一月‧初二》

【靜思小語】做利益人間的好事,讓父母歡喜,也是回報父母恩。

照顧好我們的家

晨間,與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及醫療主管們談話,上人感恩院長與主管們用心栽培年輕人,這幾天聽到多位慈濟大學醫學院以及慈濟科技大學畢業的醫療同仁自我介紹,也很欣慰教育志業培養的大醫王、白衣大士,繼續在慈濟大家庭裏發揮專長。

明天就要離開臺北,上人感恩這次行腳二十天,大多停留在新店靜思堂,北區十場歲末祝福典禮,將近五萬人參加,而且天天訪客不斷,大家來來去去,整個場地都很寧靜,可見慈濟人的心靈寧靜、穩定;聽到大家分享「那一年」,覺得慈濟對臺灣的貢獻很大,尤其不斷地做無形的心理建設,有助臺灣社會祥和。

許多長年累月做慈濟,將人生精華時期貢獻給臺灣社會的慈濟人,已經年紀大了,身有病痛,上人感恩臺北慈院團隊對慈濟人的照顧,真的如同與趙院長初見面時,趙院長所說,來到慈濟任職如同回到一個大家庭,要照顧好家人。「院長真的很『顧家』,關懷全院同仁,也照顧著慈濟人,讓我很安心也很感恩!」

上人叮嚀慈大畢業的年輕醫師們:「你們對我的健康建議,我會聽入心;也希望你我志一同,在崗位上守護病患,照顧好我們的家。歷屆慈大畢業生都回來了,希望學長、學姊們要帶好學弟、學妹們,照顧、帶動好新進同仁。」

看戲更是看道理

唐美雲師姊暨〈行願半世紀〉編曲團隊前來拜會,欣見年輕的藝文人士投入,上人肯定並勉勵,年輕人有好功夫,可以在舞臺上扮演各種角色,不過大家「遊戲人間」,不能「迷戲人間」,心有正向,人生不迷茫;不是只讓人觀看身段技巧,而是要透過臺詞與動作的表達啟發人心。

唐美雲師姊的歌仔戲團隊長期投入大愛臺《高僧傳》節目,演繹歷代高僧的人生,從劇本的編寫就做好考證,力求貼近真實。上人說:「臺詞、旁白,要讓人看到了,覺得這一句話很好,趕緊拿起筆抄寫下來。其實《高僧傳》的臺詞,是慈濟人常說的話,也包含靜思語,所以讓觀者有如常、如實之感,很接近生活,也能吸收道理,看戲還可以看道理。道理我用說的很抽象,你們用演的有形象,能夠將我所說的話,傳達給海內外觀眾。」

上人表示自己與唐美雲師姊有「心靈之約」,期待她與歌仔戲團隊用肢體弘法,展現法脈宗門精神。在舞臺上,無論是扮演提婆達多──      叛逆者,或是扮演佛陀──   教化者,大家抓住神韻,演什麼像什麼。但是對每一齣戲劇要認真以對,如常、如法,將每一位高僧的精神、每一齣戲表達的道理記在心中,尤其是生、老、病、死的人生過程,是人人都要面對的。

美雲師姊提到母親高齡九十一歲,目前因病住院。上人說,其實母親也年輕過,只是人生到了現在的階段,就要接受老、病之苦;家屬也要接受,而且要把握時間回報母恩,「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做慈悲利他之事;也讓父母歡喜,向人讚歎孩子在做的是利益人間的好事。」

沒有不苦的人生

二○一一年,在慈濟四十五周年之際,為更進一步淨化人心,全臺各地慈濟人舉行逾二十場《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上萬人「入經藏」,從讀書會研討經文意義、分組練習手語、會合演練動作,到正式公開演繹,大家在好幾個月的時間靜心齋戒勤精進。演繹團隊分享「那一年」,過程的許多辛苦都化成法喜。

上人讚許慈悅師姊的藝術天分,也感恩大家願意聽她的話,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最重要的是人人心中有法,虔誠尊重三寶,用行動彰顯佛、法、僧的莊嚴形象。

「我很感恩此生走對路了,雖然孤單一輩子,我有我自己的心靈世界,大家說話,我就靜靜地聽,聽盡天下事;耳朵在聽,眼睛也在看,閉起眼睛還可以感受到世間苦。不曾有人來告訴我:『師父,我一輩子都沒有苦。』即使物質生活沒有欠缺,但是心靈欠缺了愛,或是所愛的人消失了,都是苦。」

「慈悅一家人,好幾位都投入慈濟多年,他們默默做,我是默默受。我認為做愈多愈不用我稱讚,在座的慈濟人的付出都難以道盡,一心一志往前行,直至年老體弱。這幾年來,我一直要大家法親關懷,就是讓這些老了、病了的法親知道,他們還在慈濟大家庭裏。」上人教大家感念資深者過去的開道、鋪路,對於年長法親要多關懷。

「生命就是這樣,擋不住每一秒,每一秒鐘都在帶走我的人生,其實每一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帶走生命時間,帶走所擁有的一切;世間的物質,只要有形相的,都會經歷成、住、壞、空,這是自然法則。現在讓我不安心的,就是氣候變遷愈來愈快速,過去我都說『來不及』,現在是覺得『做不及』,所以我們不能認老,能做盡量做,同時要傳承;傳承並不代表可以退休了,絕對不能退,因為我們永遠都要精進── 精而不雜,淨如琉璃;進而不退,如獅子勇猛,要勇往直前,運用生命增長慧命。」

薰法香溫習經文

上人與北一合心和氣組隊幹部座談,感恩能夠為北區慈濟志工完成十場歲末祝福,天天有這麼多人來到新店靜思堂,需要許多師兄師姊承擔工作團隊,大家都是「外護內行」的人間菩薩。

此行也看見人人薰法香,經藏演繹展現韻律之美、肢體動作平齊之美,連高齡九十多歲、百歲的環保志工也能和大家一起唱誦、比手語動作,完全不落人後;在桃園歲末祝福典禮,從主場看到四個場地的志工,動作整齊,分毫無差。

「當時我看了很感動,對大家說話、點燈之後,我到各個場地去看大家。我問那些老菩薩,為何動作那麼整齊,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嗎?他們立刻回答我,不是硬磨硬練出來的,而是在環保站裏天天薰法香,舉辦讀書會,每讀一句就開始練動作。所以帶讀書會的人很重要,要讓大家知道經文意義再練習動作。」

接著與北二合心和氣組隊長座談,上人期勉人人步步踏實做,儲蓄生命與慧命的資糧。「臺北有許多資深慈濟人,一步、一步跟著師父走過幾十年,有很透徹的生命價值觀;慈濟志工都是吃自己的飯、花自己的錢,做利益社會人群、慈悲利他的事,看來一直在付出,但也讓生命扎實,其實在為自己的慧命儲蓄資糧。」

上人叮嚀大家照顧好新店靜思堂,也要照顧好臺北慈院,靜思堂、志業體都是慈濟人的家,而且不只是臺北慈濟人的家,還是全球慈濟人的家;海外法親回到臺灣,常常停留臺北,或是在臺北的慈濟道場精進研習,要讓海外慈濟人回到「家」都能吸收「法」,帶回靜思法脈落實在居住地,就地廣開慈濟宗門。

此外,還要加強法親關懷,不只在口頭上問候,一定要帶著人一起做慈濟事,才能照顧「覺有情」的菩薩道心。「照顧好年長者、帶動好年輕人,把慈濟大家庭的每一個成員的心凝聚起來;將來還有年輕一輩的人照顧我們,環環相扣,這個大家庭才是真溫暖。」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