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 品德優先
11.1《農十月‧初五》
【靜思小語】教育必須適應時代,但是優良的品德與清淨的本性一定要守住。
承受逆境,不結惡緣
《法華經》是諸佛來人間,最後必說的大乘經典。上人於晨語開示,佛弟子要用心探討諸佛為何如此重視《法華經》。這部說真實法的大乘經典,小根機的眾生難以理解,因為眾生累生累世陷入無明,要將《法華經》的道理聽入心,轉凡夫而成佛,談何容易?然而佛陀要度的眾生包含各種根機,所以先為小根機的人講說宿世因緣,漸次引導眾生深入大法。
有人認為自己沒有為非作歹、沒有行偏踏錯,為什麼此生遇到種種逆境,身心痛苦不堪?應知因緣果報不只在此生此世,尤其凡夫眾生迷茫造業,所累積的是宿世累生以來的業力,有些是此生造作業因、此生受報,也有多生以前造的業因、業緣,在此世會遇,就會產生業果、承受業報。無論快慢,只要因緣會遇,就一定要受報。
例如悟達國師十世之前是袁盎,設計斬殺晁錯而造下冤業,即使後來十世為高僧,謹慎守戒,仍然在一念之間起了貢高我慢之心,就此開了業門,使因緣會聚,「人面瘡」的業報顯現,由迦諾迦尊者引導他,在洗三昧水之前,了解自己與晁錯的宿世因緣,真誠懺悔,解冤釋結。
上人說:「世間哪一個人沒有造因?有因,一定有因緣會合之時,必定要受果、受報。無論人生際遇好壞,不可計較,也不能對逆境心生埋怨,要警惕自己:這是我過去造的因,所以現在受這樣的果,要甘願承受。要學習常不輕菩薩,遇到和我們無緣的人,辱罵、打擊我們,仍然感恩以對,真誠祝福對方,將來也能行菩薩道、也會成佛。既然過去已經和人結了不好的緣,現在又遇到了,不能再與對方結惡緣,不要讓不好的因緣果報牽連不休。」
《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供養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讚歎、種諸善根,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於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得大勢!於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陀對大勢至菩薩說,這位常不輕菩薩,從威音王佛的像法時期以來,在長久的修行過程中,遇到許多佛;菩薩親近諸佛,皆是恭敬、尊重、讚歎,種善根、造善福。每一尊佛到最後都說《法華經》,菩薩精進修行,積功累德,福慧雙修,最後也得道成佛。
佛陀說,這位常不輕菩薩就是自己── 釋迦牟尼佛的前身;經過長時間的修行過程,面對著人間,有人輕視他、不尊重他、罵他、打他等等,他的心沒有起惡念,同樣對人人恭敬讚歎。除此之外,若非自己累劫受持、認真讀誦《法華經》,入人群修菩薩道,六度萬行,再對人傳法、教育人,也不能修得無上正等正覺。
「修行者要有常不輕菩薩的心,不著相,人我皆空;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當然就無我相了。所謂無相、不著相,並不是恣意放縱,還是要認真修行,待人要恭敬,對自己要清淨── 認清楚自己過去無明造作業力,所以承受種種果報,努力將自己的心鏡擦拭乾淨;經過累生累世的努力修行,讓自己的心鏡維持清淨明朗,不再蒙塵、受污染。」
上人指出,釋迦牟尼佛述說自己在長久的時間,從最初威音王佛像法時期以來,歷經二萬億威音王佛、二千億日月燈明佛、二千億雲自在燈王佛,在諸佛座下修行,皆受持、修學《法華經》;不只讀誦經典,還能為人宣說,並且身體力行,所以現在才能覺悟成佛,說明「以此經乃佛果之直徑」,這是一條通往成佛目標的菩提大直道,也是必經之道。佛陀修行時間長遠,無法計算;然而這麼長久的時間,也是由分秒累積,所以要把握當下,用心精進。
感恩文化,以校為家
泰國黃雅純師姊報告泰國教育志業,上人勉勵:「有機會承擔使命,做出讓人看得見的成果,這就是自己的生命價值;何況教育是培育未來的希望,現在已經看到初步成果。」
上人說,慈濟在泰北辦校有其因緣,學校成立以後,也走過一段很坎坷的路。不過此時回頭看來時路,已經走了一段長遠的距離;向前看去,則還有更長遠的路要走。人生學無止境,社會在持續變化中,教育必須適應時代,但是優良的品德與清淨的本性一定要守住。
「莫忘那一年的那一人,很感恩在這麼辛苦的過程,有人前來支持與協助。」上人說,雅純師姊在泰國求學,通達泰語,清邁慈濟學校成立以後,也願意承擔使命帶動泰國老師,人生的因緣就在泰國,而且為志業而用心付出,再辛苦都心甘情願,這就是人生的價值。
這幾年已經有從清邁學校畢業的學生事業有成,還有人返回母校擔任教職;看見孩子長大成人、成家立業,而且對慈濟學校還很有感情、有向心力,會覺得很感動,也要自我肯定留在泰國,是正確的人生選擇。
上人並且叮嚀師姊:「一所學校能順利運作,無法只靠一個人就可以承擔,要感恩全校師生,連維護校園環境的同仁都要感恩;要感恩學生認真讀書,否則若是孩子沒有學習意願,再好的老師都沒有辦法教好他們;感恩許多老師從創校開始,就認同慈濟人文,並且用心傳承,不只把教學當成職業,而是把學校當成家,所以互動如同家人一般自然。我們時時向人說『感恩』,更要常常警惕自己,不忘和顏悅色待人,讓這個家和和氣氣,人人快樂自在,共同以校為家。」
清邁慈濟學校同學們以隨手可得的材料製作茶籽吊飾,與來校參訪貴賓結緣,雅純師姊呈上成品;上人請師姊轉達對同學們的讚歎,可以繼續撿種子做吊飾,也可以寫一些祝福的話語,和許多人結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