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69期
2022-08-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廢棄物的春天
  健康百寶箱
  書訊
  特別報導
  人物誌
  法親之間
  防疫前線
  聞思修
  阿板薰法香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69期
  天生我「材」必有用
撰文‧羅秀蓮(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同仁) 攝影‧李淑清(馬來西亞馬六甲慈濟志工)

再三端詳有了靈感 動手吧

保留原型  裁去多餘

將粗糙表皮慢慢磨細、磨光滑

鋪上玻璃

針車鋪上一塊板,就是電腦桌;
別人不要的布頭布尾,拿來剪裁成沙發套;
一塊廢材,究竟可以如何利用呢?

李士能有一次看見逾十載光景長成的粗壯樹木,因逐漸枯萎被砍伐成一截截的木頭;他不捨這些木頭變成「廢木」,加上二十多年來從慈濟環保志業中訓練有素,直覺它們「還有用途」,於是相中其中一截木頭,請人幫忙抬回家,再作打算。

他平時生活節儉,又陸續習得基礎的木工、電工、水管工等功夫,平時家裏的水電需要維修,或電器壞了,他都選擇自行處理。一九九六年投入慈濟,受到回收再用、物命延續的環保概念啟發,將失去把手的鍋子、茶壺等「補一補」,繼續發揮功能。

請人扛回的這塊廢木頭,左右兩旁還延伸出枝幹,要去除枝幹變成直通通的木頭嗎?似乎太刻板了。他靜下心來左看右看,慢慢地想到了畫面,不如就順著枝幹的弧度,再取得平衡,就可以做成小茶几,平時招待客人、喝茶都可用上。

於是,他找來鋸子、木槌、雕刻刀、電鑽、磨刀、鐵刷、砂紙、防腐漆等等,將木頭多餘的部分鋸掉,去除粗糙的表皮,再慢慢磨細、磨光滑等等。

李士能將小木頭細細磨,每天花費兩小時以上,沉醉其中,自得其樂,不知時日過;這一做,做了近兩個星期;這一磨,磨出功夫、也磨出耐心。

滑溜溜的小木頭,像極了快樂昂首、翹起鼻子的小象。李士能再將之裝上小樹枝,用水準儀測量小樹枝的水準線,最後再鋪上玻璃,就是一張源自大自然藝術,又擁有獨自美姿的小茶几。

李士能把它取名為「福象」茶几。「因為它很有福,在寧靜祥和的地方,待了十多二十年,真正是『福象居福地,福地福象居』。」

粗糙不起眼的木頭,如果沒有具慧眼的人們抱回,轉化為獨具一格的家具或小擺件,也許它們還被拋棄在路旁,接受日曬雨淋,蟻蟲入住呢!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