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示現】 |
|
 |
緣起:動盪明末…… |
|
|
 |
不度德不量力,妄欲砥柱中流,誰道連身淚沒!努力扒將起來,未免筋疲骨仄;賴有金剛種子,從來不受侵蝕。彌陀一句作津梁,阿鼻直達安樂國 |
|
|
 |
明太祖整頓佛教 |
|
|
 |
明世宗之後的佛教亂象
|
|
|
 |
民間的宗教 |
|
|
 |
理學的思想 |
|
|
 |
內憂外患的明末 |
|
 |
第一章 誕生.成長 |
|
|
 |
父持白衣大悲咒,夢大士送子。幼持齋甚嚴肅,夢感大士曾相召。 |
|
|
 |
佛化家庭
觀世音菩薩的信仰 |
|
|
 |
「大悲咒」等修法
|
|
 |
第二章 研習世學 |
|
|
 |
就外傅,聞聖學,拘虛於程朱。開葷酒,作論數十篇,闢異端。閱《自知錄》序及《竹窗隨筆》,乃不謗佛。自心者,三教之源,皆從此心施設。 |
|
|
 |
造「闢佛論」 |
|
|
 |
程朱學派之誤解 |
|
|
 |
反邪歸正
|
|
|
 |
三教同源 |
|
 |
第三章 決意出家 |
|
|
 |
師二十歲喪父,聞地藏本願,發出世心。二十三歲聽大佛頂經,決思離俗。二十四歲一月中,三夢憨師,乃從雪嶺峻師剃度。 |
|
|
 |
父親往生 |
|
|
 |
決意出家 |
|
|
 |
三夢憨師 |
|
|
 |
遁入空門 |
|
 |
第四章 青年時期的修行和弘化 |
|
|
 |
二十五歲坐禪徑山。至夏,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二十八歲母亡,痛切肺肝。 |
|
|
 |
徑山參禪 |
|
|
 |
受戒.寄家書
|
|
|
 |
母親往生 |
|
|
 |
松陵閉關 |
|
 |
第五章 壯年時期的修行和弘化——前期 |
|
|
 |
三十一歲,隨無異禪師至金陵,盡諳宗門近時流弊,乃決意宏律。深痛我禪門之病,非台宗不能救耳! |
|
|
 |
力倡戒律和教理 |
|
|
 |
結盟弘律 |
|
|
 |
著述律學 |
|
|
 |
退位為菩薩沙彌 |
|
|
 |
主修閱藏著述
|
|
 |
第六章 壯年時期的修行和弘化——後期 |
|
|
 |
冀乘本願輪,仗諸佛力,再來與拔。至於隨時著述,竭力講演,皆聊與有緣下圓頓種,非法界眾生一時成佛,直下相應,太平無事之初志矣。 |
|
|
 |
九華山弘化 |
|
|
 |
南方弘化 |
|
|
 |
獲得清淨比丘戒 |
|
|
 |
著述弘法 |
|
 |
第七章 晚年時期的修行和弘化 |
|
|
 |
不願成佛,不求作祖;不肯從今,不敢畔古。念念思歸極樂鄉,心心只畏娑婆苦。六字彌陀是話頭,千磨百難誰能阻。 |
|
|
 |
安住靈峰 |
|
|
 |
重振毗尼 |
|
|
 |
撰寫《八不道人傳》
|
|
|
 |
著作《選佛譜》 |
|
|
 |
撰述《淨土十要》、《閱藏知津》、《法海觀瀾》 |
|
|
 |
端坐圓寂 |
|
|
 |
圓寂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