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中醫也可以救命!
  仁醫貫中西——整合醫學行願感言并序
  期能成為國際中醫藥典範
  中西合療十年功,髮鬢漸白終不悔
  中西醫結合,串聯「守護三部曲」的樂章
  找對療法,癌症不可怕!——緩解乳癌化療不適.之一
  醫師的叮嚀:中西醫聯合幫助乳癌患者
  怕痛一族的針灸治療——雷射針灸緩解腰痛
  醫師的叮嚀:急性腰痛立即緩解DIY
  現代走方醫.之一——居家醫療.關節退化
  醫師的叮嚀:中醫參與居家醫療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中醫也可以救命!
  現代走方醫.之一——居家醫療.關節退化
◎鄭宜哲(中醫部中醫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任)

星期五早上十點,鄭宜哲醫師開著車,熟練地在郊區小路穿來繞去,停在一個山坡上的平房旁邊。他下了車,披上白袍,打開後車廂拿出一個背包,走進阿旺伯的家。

「阿旺伯,早喔!昨天有沒有睡好?」他精神抖擻地跟已經坐在客廳等待的阿旺伯打招呼。

「有喔!睡得不錯。」阿旺伯微笑回應。

鄭醫師一如往常,把背包順手放在阿旺伯旁邊的椅子上,便開始為他看診及針灸治療;阿旺伯也很習慣地讓鄭醫師下針,一邊治療,一邊聊天,彷彿是跟鄰居好友閒話家常。事實上,他們之間的醫病關係真的就像朋友;鄭醫師每個禮拜都會來兩次,是最常來家裡看望他的人。

 
關懷獨居患者

六十八歲的阿旺伯,單身獨居在半山上的一間宮廟;房子裡有一個很大的神桌,供著許多神像。這間宮廟的主人多年前離世,將房子留給他住。雖然因位於山區環境潮濕,但對於平常打零工維生、收入不豐的他來說,能有個棲身之所已經很滿足了。

大約五、六年前,他因為關節退化,頸椎、腰椎疼痛,開刀治療後,一、兩年前又復發,他到臺中慈院再次開刀治療;然而,疼痛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並經常手腳痠麻。

他的情況必須長期持續回醫院治療;但是,單身、又不良於行的他,實在沒辦法自行來醫院。於是,在個案管理師的協助下,幫他申請了居家診療。

西醫每個月都會到他家裡診療一次;情況雖然有改善,但他還是會經常痛到睡不著覺。後來申請中醫居家診療,中醫部家醫科鄭宜哲主任,初期固定每個禮拜都會來一次,幫他針灸治療;疼痛及手腳痠麻的問題緩解了,每天睡得好、精神也好。

阿旺伯同時也接受公家及民間社福團體的關懷,每天有志工送餐,還有一臺電動輪椅車可以代步;家裡也有二十四小時的無線通報器,他每一天都要回報一次,讓社福團體知道他平安。

關懷他的單位很多,但最常來看望他的還是鄭醫師;對阿旺伯來說,鄭醫師不僅是醫師,也是朋友。

 
不僅是醫師,也像朋友

鄭醫師第一次來看診的時候,發現他的右腳拇指簡單地包紮著。

「你的腳指怎麼了?」鄭醫師問。

「已經很久了,破洞一直都好不了。」

「我幫你看看!」鄭醫師看過他的病歷,知道他有糖尿病。他小心翼翼打開包紮,果然是糖尿病足的傷口。

鄭醫師幫他用針灸通絡,同時也在不能下針的傷口上用雷射針灸;兩個禮拜之後,傷口就癒合了。阿旺伯直呼不可思議,對鄭醫師的信賴感更加倍了。

今年過年期間,因寒流低溫,山區更是濕冷;阿旺伯的身體就像氣象臺,馬上又開始痛了起來。這段時間醫師也在休息,暫停居家診療的服務;鄭醫師雖然有留通訊給他的每一位病人,叮囑他們有問題立刻聯絡;可是阿旺伯覺得不好意思,想自己忍一忍就好。

「怎麼不告訴我呢?」鄭醫師過年後再來診療,發現他痛得很嚴重,已經連續幾天都睡不著覺。

「過年醫師也要放假,不好意思啦!」

「通訊留給您,就是要聯絡用的啊,有什麼關係!你看,現在一拖變嚴重了。」鄭醫師一邊說,一邊幫他針灸。

「不好意思啦!沒有想到會這樣……」

「沒關係的,以後不舒服一定要說,不能拖。」

「好,我知道……」阿旺伯就像個做錯事的大孩子。

 
少而精的隨身醫療包

鄭醫師從他背包裡拿出一個小盒子,取出裡面細長的針,分別在他的頭皮、四肢和腹部下針,再點燃線香加強針灸效果。

在醫院裡,他通常不會使用灸療;因為,一般灸療使用的艾條,燃燒時會有PM2.5空氣汙染問題,對患者及醫生的身體都不好。在這裡,鄭醫師用的是品質較好的線香,比較不會造成汙染;也因為阿旺伯每天都要在神像前點香,對灸療的氣味也能接受。

「現在有沒有好一點?」針灸治療之後,鄭醫師問道。

「有、有,不痛了!」他身上還留著針,就已經感覺疼痛舒緩了。

「接下來我每個禮拜來三次幫你治療,看情況再調整治療的次數。」鄭醫師說。

「沒有想到,我現在讓醫師您更費心。」阿旺伯愧疚地低下頭來。

「沒關係啦,就常常來看看您啊!我也比較安心。」鄭醫師再用筋膜槍,在他的肩頸部進行治療,將緊繃的肌肉放鬆,效果類似推拿。鄭醫師專精於傷科,但自認體格不夠強壯,所以善用現代科技工具做為推拿治療的利器,效果也是不錯。

鄭醫師幫他取下身上的針,阿旺伯拄著拐杖慢慢站起來走動。

「很好,記得要多動一動。」鄭醫師經常提醒他,在可以的範圍內盡量多活動,避免關節僵化。

他親自送鄭醫師到門口;大約半小時的看診及治療時間,對阿旺伯來說,是他最開心的時刻。他也是最聽話的病人之一,鄭醫師的叮嚀,包括要常常動一動,以及中藥飯前吃、西藥飯後吃,將時間隔開,他都有認真照著做。

阿旺伯每天要吃的西藥多達二十種,午餐和晚餐飯後,分別要吃十幾種;因為藥太多了,為了避免他混淆,鄭醫師特別幫他在藥袋上畫太陽和月亮,分別代表白天吃和晚上吃。至於中藥,能不開就不開,以針灸治療為主。

在中西醫合療的效果之下,阿旺伯的情況日漸好轉。鄭醫師從每個禮拜來三次,變成來兩次;希望他越來越好,可以恢復過年前的狀態,每個禮拜針灸一次就可以了。

鄭醫師把背包放回後車廂,上了車,繼續到下一位病患家裡診療。他的背影,令人彷彿看見古代提著藥箱的中醫師,到各地懸壺濟世,拔除人世間的病苦。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