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毫芒微光一念間
  合抱之樹 始於毫芒
  隨意解佛語
  信願行一念間
  語似穗謙和 淇如水柔韌
  靜「淇」清澄 以「聲」述法
  浪漫的時空穿越者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大家都是朋友
  心——面對生命的關鍵
  煩惱不留存
  物移鏡空
  盤點生命
  1354的力量
  五八.四八.三八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毫芒微光一念間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洪靜原(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

盤點生命,記錄足跡,書寫或口述歷史,是慈濟人「為時代作見證」的使命。

人生各有因緣,認識靜淇,因為慈濟;認識慈濟,因為採訪。我們在不同的年齡,以不同的因緣,雙向奔赴證嚴上人座下。既踏上自己心靈的歸程,也成為忘年的莫逆之交。

我在慈濟護專與慈濟大學任教的時候,常常一通電話打去;「校慶運動會的司儀」、「畢業典禮的主持」、「無語良師的感恩追思儀式」、「慈濟人文課的教師」……各式各樣的請求,她都慨然允諾。人間俠義,莫過於此;彼此無礙,因為有愛。這個愛,是上人的智慧啟發,知道「生命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有「用」才有價值。

上人說「時間就是生命」,要「用生命成就慧命」,我想靜淇「做到了」。因為她的時間,真正是「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家業、事業、志業,在在處處,盡顯從容。因為從容,所以能「用眼睛聽,用耳朵看」周遭的人事物,筆之為文,就多了一分寬厚溫柔。

靜淇的文章自成一格,不說生硬的道理,不做無謂的感傷;沒有風花雪月的情愛,更沒有熱辣滾燙的批判。就是「如常」、「日常」,都是你我身邊隨時會發生的情境。只要勤於耕耘,多些慈悲,堅定信念,便能照見「落花水面皆文章」、「蠢動含靈皆有情」。

繼《如是我聞》、《人間園丁》後,靜淇又要出書了,書名《毫芒微光一念間》;是我在讀完文稿後,腦海中自然浮現的字句。想到二〇一七年,上人給全球慈濟人的祝福,是「修福粒米藏日月,持慧毫芒有乾坤」。還有《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時,畫面出現的「人間菩薩大招生,一粒毫芒極微種,漸成菩提功德林」。感覺整本書的內涵與風格,都在這幾句話中說盡了。

尤其是「粒米」,書中有一篇〈1354的力量〉,講述上人讓她抓「一把米」去數的過程。想想「米粒」那麼小,手指那麼粗,捏都捏不住,老花眼盯著「一粒、一粒」,很有畫面,不覺莞爾。

兩千五百年前,佛陀教菩薩法;兩千五百年後,上人行菩薩道。都是始於一念不忍、一念悲心。上人說:「極微光的那一念,人人都有,只要肯發心,哪怕是五毛錢;極少、極少,集少也會成多。」慈濟五十八年,滴水成河,粒米成籮。但,一般人的時間是模糊的,總想著轟轟烈烈過一生,瀟瀟灑灑走一回,卻不知不覺空過時光。還好我們有上人的「法」緊緊相繫,不斷提撕,才讓生命得以飽滿一些。

好話一句如三春暖,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英國諺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中國古哲:「贈人以言,重於珠玉。」靜淇以樸實的心、真誠的意,端出的「家常」佳餚,值得細細品味。要馨香盈懷袖,端看是否把握好因緣?能夠在會心一笑、一悟間,保持一些清醒與清歡,也就是歲月靜好、現實安穩了。

最後,僅以《詩經.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與靜淇的「法號」相和。願有緣接觸此書的人,得享水邊竹林稍歇,暫離塵勞繁瑣,轉念得清涼境。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七日於靜思精舍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