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解佛語
◎林碧玉(佛教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一直以來就非常敬佩靜淇師姊,做到了證嚴上人所開示:「多聞能總持,隨意解佛語」的境界。十月中的某一天,忽然接到她的電話,告知她要出書了,囑咐我為她寫序。
靜淇師姊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才女,又是精進菩薩,靜憪(林副總之法號)何德何能為之序?怎料尚在惴惴忐忑間,即接到她寄來大作,旋即點閱拜讀,剎時,如飲醍醐消除惶惶;再讀篇篇文章,字字珠璣,宛如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史篇,是《大藏經》經史子集中,巧如「弟子篇」的一環。尤其是她深入上人心法,深契慈濟人點滴,因此文字與法相契,徜徉其間,宛如鐘鳴去妄想,又似鼓聲振正念。於是乎,她的大作成為我奔馳在佛國推動會務的旅次中,最佳精神資糧,例如,此刻正在加德滿都飛往吉隆坡機上。
憶與靜淇師姊相識於靜思精舍,時光隧道迴旋四十多年前,她比我年輕優秀,有家庭。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日的清晨,我會開車接她到精舍共同精進。我們同屬第五組,訪視、複訪同行,共同見苦自省起悲心。
猶記得她膽小,助念躲在我背後不敢看已往生的感恩戶。猶記得我開車載著阿富汗犬,接她一起訪視,她的女兒怕狗,哭著不敢靠近;車子遇懸崖邊緣險境,她女兒的哭聲,音猶在耳。猶記得為了興建花蓮慈濟醫院,我日日到縣長辦公室,有一天她興奮地分享,剛完成的一篇文章,雖遺忘整篇內容,但文中平疇綠野,層層山巒的字句,躍於眼簾,記憶猶新。
早期《慈濟》月刊委員聯誼會開示都是上人親自撰寫,為減輕上人負擔,感恩上人慈悲給予弟子學習聽打機會,於是推薦靜愔師姊承擔,但因非她專長而卻步。轉念專程到縣政府人事室請託,她二話不說立刻應允承擔,從此近二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無限感恩上人的開示法如洪,卻又婉約清柔細叮嚀,而靜淇菩薩則如文殊師利法王子,又如棒球隊最佳補手般,以妙筆忠實無漏記錄上人點滴法乳,留法留史在人間。
時光如梭,不覺間追隨上人已近五十年,細細盤點隨師見聞,上人日日開示無間,慈濟委員聯誼會是臺灣各地人士翻山越嶺,前來汲法的最真,是師兄師姊們最愛的「拾寶」時間,亦是妙法傳與受,師徒間印心的最深。
如今在慈濟文史典藏中,靜淇師姊記錄的委員聯誼會開示,是過現與未來際「靜思法髓」重要的寶典。而靜原師姊參與編纂第一本《靜思語》,此寶典即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靜淇師姊不僅專精於文字,更是慈濟各類活動,包含慈濟法親家中紅白事等,爭相邀請的主持人。猶記當年人少,事事靜憪必須親自承擔,某次活動發現了她是寶,於是力邀她當司儀;見她臺風穩健,謙卑的學習接變化球,練就了今日的妙語如珠悅全場,是每一個聚會不可或缺的軸心。
中廣臺灣臺「慈濟世界」廣播節目,亦如是因緣巧妙,她承師命,成為廣播志工主持至今。隨著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脈動,法音上雲端,在虛空中分秒傳播正見、正念、正思惟,以妙語解惑,饒益無數聽眾,是空中客最愛的節目之一。佩服她數十年如一日,從未疲厭。她也是慈濟大學「慈濟人文」課程的老師,二十年來無償奉獻教育的精神,令人敬佩。
此次將出版的大作,分為「遇見生命 覺有情」、「藉事練心 見自性」、「菩薩道上 好因緣」三個章節,環繞天文、地理、科學,有親情、法親情,有關懷社會人文。隨著有溫度的文字,享受著知性與理性交織有序的節奏與旋律,與上人行誼、慈濟脈動分秒無間接軌,可預知此書是菩薩行者,學行明心見自性的典章。
為了學習靜淇師姊風範,回顧我倆四十多年的情誼。自省,近者隨著文字流動,如雨潤春益八識,想起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不由低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的,深信讀者們翻閱間必能領略「淇」文而心曠神怡。
長期間呢?敬佩她恬安淡泊悠遊在慈濟世界,盡本分、守分寸,做到與人無爭、與事無爭,為靜思法脈、慈濟宗門數十年的脈動,做出重要的留史貢獻。「多聞能總持,隨意解佛語」,其境界非我所能測,靜憪已無字可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