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毫芒微光一念間
  合抱之樹 始於毫芒
  隨意解佛語
  信願行一念間
  語似穗謙和 淇如水柔韌
  靜「淇」清澄 以「聲」述法
  浪漫的時空穿越者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大家都是朋友
  心——面對生命的關鍵
  煩惱不留存
  物移鏡空
  盤點生命
  1354的力量
  五八.四八.三八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毫芒微光一念間
  心——面對生命的關鍵

人生的起落、榮辱與得失,淡然處之而不掛在心上,則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記得幾年前,有位全身刺青、罹患癌症的「大哥」住進慈濟醫院。年約四十的他,對醫護人員及志工經常大聲謾罵,對照顧他的太太更是「三字經」不離口。

因糖尿病而一腳截肢的太太,每天戰戰兢兢地服侍他,磨到腳破皮流血,大家看了都很心疼。

太太私下表示,先生從十幾歲就混跡江湖,婚後不但遊手好閒、惹是生非,女友更是一個接一個帶回家;想到自己既要做工養家,又要忍受拳打腳踢,她不禁忿忿地說:「簡直不是人!」

住院期間,「大哥」每天看到的都是和善的笑臉,聽到的都是溫言愛語,更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關懷;漸漸地,他的「三字經」變成了「阿彌陀佛」四字好話,也發願出院後要當志工。

後來,他的病況好轉,出院回臺東去了;幾個月後,因病情復發再度住院。太太告訴志工,先生回家後宛如變了一個人,每天都勤快地帶點東西去關心社區的獨居老人,真的實踐當志工的諾言;她悠悠地說:「像個人了!」

「大哥」從大愛電視看到證嚴上人開示有關大體捐贈的事,一直謹記在心;彌留時,太太拿出他親筆簽署的大體捐贈同意書,感動得痛哭流涕說:「他是好人。」

從「不是人」到「像個人」到「是好人」;從「黑道大哥」昇華為「捨身菩薩」。生命的歷程對他而言,宛若輕舟已過萬重山般的輕盈自在,不帶走一絲漣漪。

人生在世,譬如行船於大海,當「輕舟已過」,那就是風平浪靜了!我喜歡書中這種人生態度:舉重若輕,遇事沉著。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如斯之謂。

生命是一連串的體驗。在生命的長河中,管他風從哪裡來,面對就是。宋朝無門慧開禪師有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更道出:心,是面對生命的關鍵。

春天的百花盛開,你看見了嗎?秋天的月亮特別皎潔,你有閒情欣賞嗎?夏天吹拂著習習涼風,你感受到了嗎?冬天飄著皚皚白雪,你有無驚豔呢?

在現實生活裡,假如我們能將生老病死的無常、窮通、榮辱等得失,都不掛在心上,那麼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啊!

《輕舟已過》一書的題材,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作者卻能在平凡中見智慧、在細小中見偉大,這是我很欣賞的地方。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是十八世紀中、十九世紀初的英國詩人,有一首著名的四行詩:「一沙見世界,一花窺天堂,手心握無限,須臾納永恆。(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個人若能在簡單的生活中去享受、體會與學習,將是多麼精彩豐富啊!

對照當今許多人的生活態度,忙碌、複雜、貧乏、工具性,本書就像一道清流,輕輕流淌於心湖。

其實,本書更令我震撼的是,將得失與成敗置諸腦後,體驗放在中間。如果生命只是個過程,那麼成敗又將如何?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生命中可貴的是有跌倒、有困頓;那些令我們挫折的,其實就是我們的老師。

《莊子.逍遙遊》中,用大鵬展翅和塵埃落地的對應,說明人生的起落。人生猶如駕船在峽谷之中,經過激流險灘,突然到了風平浪靜的湖面,讓繃緊的心弦一下子放鬆下來,在眼前寧靜的景致裡,細細回味著剛才的搏鬥。

(二〇一〇年一月)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