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毫芒微光一念間
  合抱之樹 始於毫芒
  隨意解佛語
  信願行一念間
  語似穗謙和 淇如水柔韌
  靜「淇」清澄 以「聲」述法
  浪漫的時空穿越者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大家都是朋友
  心——面對生命的關鍵
  煩惱不留存
  物移鏡空
  盤點生命
  1354的力量
  五八.四八.三八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毫芒微光一念間
  1354的力量

人人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心蓮萬蕊共善行,人間淨土在咫尺。

 
「一把米的精神,已經普及全球慈濟人的心中,一生無量。」

而一生無量,另有一個愛的密碼即是1354(一生無數)。所以,每當彩排《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出現這句話時,內心既感動又澎湃。當今一把米1,354粒的力量,與五十八年前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今昔交輝,同樣翻轉了無數人的命運,寫下慈濟大愛的傳奇。

腦海中同時也會浮現十二年前,在臺中民權分會那個帶點涼意的清晨,當時臺中靜思堂尚未竣工,「起家厝」民權分會,是大中部地區會務的總樞紐,上人行腳中部都駐錫在此。

記得那天剛用完早齋,上人正準備上樓,突然轉過頭要我去廚房抓一把米。當一把米捧到上人面前時,他叫我拿到一旁,好好算算這一把米總共有幾粒?當時雖一頭霧水,仍遵命行事。

「我很認真地算了兩次,這把米總共是1,354粒耶。」我如此回報上人。

只見上人轉頭問在場的專職家庭主婦溫春蘆師姊:「這把米可煮多少飯?」她回道:「大約是飯碗八分滿。」上人接著說,只要一個人少吃一口,四個人就可以養活五個人。此情此景記憶猶新。

其實,早在一九八八年孟加拉世紀大水患,數以千萬計的人民流離失所時,上人在當年底的「藥師法會」就提及「八分飽,兩分救人好」的理念。二〇〇八年熱帶氣旋納吉斯重創緬甸,慈濟到重災區發放稻種,收成後,農民烏丁屯、烏善丁等人帶動村民,效法竹筒歲月,日存一把米,累積到一定數量,就可幫助村中貧困的家庭。從此,開啟了緬甸「米撲滿」的傳奇故事。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日存一把米,同時也打開了無量心門;而1354(一生無數)的力量,也蔚為善效應的洪流,逐漸遍及無邊際的時間、空間與人間。

(二〇二三年七月)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