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碰壁
◎鄭茹菁、鄭士杰

過去的德州以畜牧業為主,當地居民素有刻苦耐勞、打拚向上的牛仔精神,即使步入文明社會的此時此地,德州人仍秉持「吃苦當作吃補」的傳統,在E世代奮發圖強。更生人荷西即承繼祖輩風範,堅強面對出獄後的人生。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荷西出獄後回到達拉斯,他不願依靠救濟,希望能夠靠自己的力量自給自足。然而,現實中的牛仔早已離了牧場、失了馬匹牛群,滾滾紅塵的斯文人不再甩繩套牲口,也不用舉槍決鬥求生存,文明社會的競爭比馬背上的爭奪更殘酷,教牛仔不知如何再融入?
荷西獲釋一週以來,馬不停蹄地找工作,整天在外奔波。為了節省他微薄的所有,大部分時間都靠自己的一雙腳走路,經過七天的奔走,仍四處碰壁。鞋子磨損了,腳皮也磨破了,一無所獲、疲憊不堪的荷西,為了省下吃晚飯的錢,經常晚上七點多就熄燈就寢,頭一碰到枕頭就累得呼呼大睡。
就在山窮水盡之時,慈濟美國總會傳風團隊聯絡上達拉斯分會的志工,請他們就近關懷荷西。原來,荷西曾在二〇一五年四月寫了第一封信,表示自己在獄中擔任受刑人協調志工,並成立了一個名為「玉蓮花」的佛學讀書會,創造了許多「第一次」紀錄,譬如在獄中舉辦慶祝佛誕日的活動。
讀書會的成員都很渴望學習和實踐佛法,但可惜缺乏能夠入監指導佛法的志工,荷西看到這樣的需求,發願未來出獄後回到監獄擔任志願教士,期盼社會不要用有色眼光看待他,給他一次重返社會的機會。
他前後來信三次,每次都寫得密密麻麻,像對老朋友一樣述說他的生活、他的感受和夢想。
同年十月最後一次來信,荷西提到自己和不同宗教的獄友分享《靜思語》及《美國慈濟英文季刊》,不僅讓獄友有機會接觸佛法,也帶給自己極大的喜悅,就好像自己已成為教士一般。
當時他提到自己將在三個月內獲得假釋,細心的志工記下了日子,準時發動達拉斯志工,去尋找並陪伴傳風團隊在達拉斯的「第一位」獲釋獄友。
荷西如期假釋出獄,入住中途之家。在志工們愛的接力下,終於聯繫到他,邀請他參加二〇一六年二月六日達拉斯分會為臺南震災所舉辦的祈福及義賣會。
當天,荷西花了兩個小時轉公車外加兩段捷運,依約來到分會。眾人簡單問候後,就讓他立刻開始投入志願服務,一邊教他做飯糰,讓他有機會與人互動,感受溫暖,一邊向他解說義賣所得將捐給臺南地震災民,感受助人的快樂。
荷西樂觀又開朗,他說自己曾在獄中和四十人定期分享《靜思語》,大家都覺得《靜思語》非常受用,不但解除心靈的桎梏,也感受到智慧法語帶來的內心平靜。
他提及自己九歲時父母離婚,雙方都不願撫養子女,從此他和另一個兄弟就常進出孤兒院及寄養家庭之間。目前這個兄弟失聯中,他發願要找到他,再敘天倫。問及入住中途之家的狀況,他一連說了幾次:「糟透了!」
為了幫助荷西早日自力更生,達拉斯分會發給他三百元現值卡補助車資及生活開支,執行長凌濟成還把家裏的自行車送給他,方便他找工作。
有一天,荷西到達拉斯分會幫忙清理園區,也參加《靜思妙蓮華》的共修,雖然他不懂中文,但還是堅持參加,幸有志工為他翻譯。
達拉斯志工為荷西安排了一個家具公司的面談,雙方相談甚歡,老闆請他做半職工作,增加了他的收入;另外,為了增加他在職場的競爭力,志工又資助他去參加操作堆高機的培訓,拿到執照後可以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荷西自己在一家連鎖飲料店找到工作,老闆聽聞他的身世,了解到更生人的處境,又注意到他認真的工作態度,加倍看重這位新進員工,沒多久便將他升職為經理。
搬出中途之家是荷西的心願,但是租房子卻是挑戰。很多房東在背景調查後拒絕更生人入住,讓荷西有錢卻租不到房子。
志工鄭士杰陪伴荷西跑了七家公寓,還是到處踢鐵板,沒有一位房東願意接受他。後來總算有一家願意分租給他,這中間也經過了李察遜市和布蘭諾市的警察局調查,因為慈濟人和警察局互動良好,總算順利讓荷西租到住處。
目前荷西和朋友合夥承包房屋建築工程,這是他入獄前的工作,做起來得心應手。偶爾他會到達拉斯分會和志工分享他的工作狀況,志工鼓勵他要認真工作,並送他英文版的《真實之路》、《人生經濟學》、《千手佛心》等書,讓他藉由閱讀克服生活中的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