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手創生活趣
2010-11
  〔推薦序〕用手摺疊珍愛的生活
  〔自序〕關於我的二三事
  沙漏裏有星月
  螞蟻上樹
  彩繪瓶子
  環環相扣
  一隻破襪子
  虎斑貓咪
  可愛小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手創生活趣
  沙漏裏有星月
◎蘇芳霈

若說兒時因為物資貧乏,
而不得不善用身邊僅有來娛樂自己;
那麼,
在富足中疼惜那些即將廢棄的物資,
不就像是沙漏裏的星月。

在物質文明還很落後的鄉間,家裏沒有一個像樣的裝飾品。客廳的牆上多半掛的是已故長者泛黃的照片,也最好是牆上一樣也沒有,便可以長長久久保持牆壁的淨白。或許該感謝當時的貧窮,孩子的腦袋和精力能完整地用心在功課上。

牆壁的淨白與孩子手邊的空虛,是截然不同的表情,卻反映了相同的事實,就是生活的清貧。那種清貧可以用月亮映在水塘上,一片清清澈澈,連一絲微風吹落的塵埃都沒有來形容。

我們藉著光線把雙手映在牆上的影子,一會兒裝狗狗,一會兒變兔子,換著角色來玩遊戲。在物資短缺的年代,就算是一張紙、一根枯枝也能變出名堂。

綠意成蔭的偌大院子,無須圍牆,自然長於天地間的作物像是自家的。孩子們用日曆摺紙船兒,在灌溉作物的小溝渠裏比賽,看誰的小船漂得最遠最快;再把剩下的紙剪出小魚狀,魚兒的嘴處繞上一圈線,取一根枯樹枝來,在前端綁上一條線,線上固定著一根拉開的黑色髮夾,折成勾狀,就可以釣紙魚兒了。

男生們吃完冰,就將小竹棒收集起來,用幾個橡皮筋做成竹槍;竹槍可以彈射出橡皮筋,在四合院的稻埕上相互追逐、玩耍。女生們把漂亮的月曆撕下來,作紙娃娃的身體、剪出各式各樣的衣服,有時候撕過頭了,還會遭大人責罵。

利用身邊有限的物品做的那些紙船、釣魚、竹蜻蜓、紙風車、紙娃娃、竹槍,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再碰觸過了,就像那時夏天花園裏的香氣、稻田裏的風、遠處的汽笛聲、秋日的金黃印象、淡淡的希望、濃濃的滿足……都隨著成長在種種追逐中,與夢境一點一點地錯開。

那一切再也回不來的過去,如一首容易哼唱的歌,隨時響自流轉的歲月中,那麼輕快又那麼鮮明。兒時動人的巧思,雖表露著物資的匱乏,但心靈卻感到充裕而踏實。

曾經有一則報導吸引了我的目光,就是紐西蘭的木匠Campbell Holm和他的夥伴在英國倫敦進行訓練,準備划著一條利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的船,橫渡英吉利海峽。

這艘寶特瓶製成的船,因為瓶中無色的空氣,使其具備漂浮能力,比起兒時用紙摺的船還要輕很多吧?再加上它的不透水性,更可以長久在水上行駛。

聰明的木匠又在寶特瓶船身上放置一根木製橫桿,形狀就像一個「Z」字,這是木匠把平日工作所得的智慧融入了船,使之縱然迎風行駛,依舊平穩。

這一幕很感動我。一方面是環保,一方面是存在這事件背後的意義——木匠內心那分智慧與童心的散發。

這也讓我想起李媽媽的惜物。有一次,她來藥局請小姐把包裝拆解後欲丟棄的綑綁帶留給她。我聽了之後第一個想法是,她也許想編一個袋子或是椅子之類;但出乎意料,她編織了好多隻靈活靈現的小螞蟻來。

若說我們兒時因為物資貧乏,而不得不善用身邊僅有來娛樂自己;那麼,李媽媽在富足中疼惜那些即將廢棄的物資,使之在手裏重生,不就像是沙漏裏的星月。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