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都受用
◎陳武良
若人說法,令千萬億,無量無數,恆沙眾生,得阿羅漢,具六神通,雖有是益,亦未為難。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化恆沙人得證小果,不如奉持此經者,謂供養妙法,一色一香,皆成菩提。持說恭敬,合掌低頭,悉得成佛,若無大願,不能供奉,福慧雙修,是為難。
——證嚴上人手書開示重點
薰法香筆記
讀經典要能受用,就是要將它的內涵精神徹底吸收,這才是受用。供養則是付出,付出之前,要先接受此一妙法,再將它用出去,那就是付出,也就是供養。為眾生去付出一切,就是在供養未來佛,這是一個善循環。
道理若能化為這樣的教法和受用,自利利他,這「一色一香」,道風德香就能普遍一切。色,就是一舉手、一投足,這都是人家看得到的、我們所造作的一切;香,是修行的德香。色香具足,即成菩提。
「持說恭敬」是說我們受持、講解這部經時,說的人恭敬尊重,聽的人也以恭敬心接受,彼此之間「合掌低頭」,恭敬地思惟與修持。
修持的方法有「四修」,要長時修、無間修、無餘修、恭敬修,如此虔誠修持,「悉得成佛」,大家全都能成佛。
「若無大願,不能供奉,福慧雙修,是為難。」心中若是沒有大願,就無法與這部經會合,妙法無法受用,所做的行動無法利益眾生,如何福慧雙修?
心中無願,身不能行六度,沒有造福人群的「因行」,也就不能累積智慧。所以,學法要入心;入心,就要發大願;發大願,就要起而行,信、願、行要合一。
薰法香心得
付出即供養
行入
聽著上人開示,看著上人慈悲的身影,我才發現,每天薰法香,是每天讓上人來調教我們。上人不只教導我們了解《法華經》的經典內容,還教我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才體會到,準時早課是精進,姍姍來遲是懈怠,賴在床上是墮落,精進學法,就能做上人貼心的弟子,法就是師徒之間的情。
為了鼓勵慈濟家人一起來薰法,抄寫上人開示重點。我和太太每天早上準備早餐,給薰法香的菩薩家人享用。趕著上班的人,用完早餐就可以直接去上班;不趕時間的人,可以一邊用餐,一邊分享心得。
領悟
薰法香後知道,愛上人、愛慈濟,就要改掉兩個「氣」:一個是脾氣,一個是習氣。法入心,才能改掉習氣。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行菩薩道受阻礙是正常的事。自己的法喜與收穫,自己最了解,跟著心走,跟著善走,有心就不難。不畏、不懼,對的事情,做就對了,相信,有心就是緣起,有善就有助緣。學佛之後感覺比學佛之前勇敢、自在、清楚,內心力量的發現,是法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