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都知道
◎朱妍綾
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法華經.序品第一》
菩薩志在自度度他,為諸菩薩說六波羅蜜。謂到生死之彼岸,以證於無上正等菩提,令得一切種智,圓滿佛果。
——證嚴上人手書開示重點
薰法香筆記
有一天,佛陀受請入城說法,在路上遇到一位牧牛人,手執牛鞭向牛群呼喝,牛群就開始向前走。佛陀退到一邊,觀看聽命於人的牛群,行進間牛與牛互鬥,鬥輸的牛就哀哀鳴叫。佛陀觀畢感慨地說:「眾生迷茫不覺啊!」
回到精舍,阿難請問佛陀,入城時看到那群牛,似有感慨,能否向大眾開示?
佛陀嘆了一口氣,說:「早上牧牛人趕著牛群去城外吃草,下午再趕回來。牛群吃飽了,就聽著牧牛人的指令走。行走時牛隻相鬥,牠們發出的聲音是悲傷,還是歡喜呢?養牛的人就是為了賣錢,牛被賣了就是被宰殺。牠們的生命正一天天減少,但是這群牛並不知覺。而養牛和殺牛的人,即使賺了再多錢,所造的業也不斷增長,他們一樣不覺不知。眾生在悲哀苦難中卻不知覺,只看眼前、短視近利的生活,何時才能覺悟?真是令人感慨啊!」
佛法所說「三理四相」——物理的「成、住、壞、空」,生理的「生、老、病、死」,心理的「生、住、異、滅」。我們都是不覺不知。
知道人生無常,知道時間無法停止,明明知道法很重要,修行不能不聽法、不能不精進,心念卻把握不住,一下子就懶惰懈怠。這就是眾生的可悲,愚昧啊!
佛陀說「四諦法」——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是對聲聞眾所說,即是藉著音聲來了解。這些道理我們都了解了嗎?知道修行的路要怎麼走了嗎?
不是看到路就走過去!大路的盡頭還有岔路,走到岔路,我們將何去何從?或是走在一條小小的路上,這種小根、小智是不是會斷掉呢?
「一切種智」就是要了解修行的方向。佛陀那麼辛苦,無非希望人人能夠透徹了解,心能與道會合,勇猛精進,走在大菩提道,這是佛陀最期待的,也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薰法香心得
從小路到菩提大道
行入
因為助人的感覺很幸福,加上初發心的精進勇猛,剛入慈善門的時候,常常與師兄師姊去探訪感恩戶。當時訪視的範圍很廣,經常上山、下海,藉訪貧之餘,同時欣賞沿路風光。
有一回,關懷一位獨居老先生。老爺爺住在山上,車子開在山路上,循小路爬坡而行,道路顛簸難行,輪胎被石頭卡住而動彈不得。
大家下車用力推,正苦於無法脫困之際,後面來了一輛小貨車,因為車子擋住了去路,他下車用狐疑的眼光看著我們,問道:「你們來這裏做什麼?」
「我們來拜訪一位獨居老人,路不熟,車子出了點狀況。」我們靦腆地回答。
「這條路不好開,很少有人進出。我幫你們把車開到前面較平坦的地方,你們用走的跟過來。」
再三道謝後,看著他把車子往前開,我們幾個人在後面用跑的直追。終於,車子上了平地,我們也跟上了。他要我們將車子放在那兒,用走路的去老爺爺家。
走一段小路,看到前面有一間矮房,前方空地丟著許多空藥水瓶,對照門牌號碼,這是老爺爺的家。
敲門入屋內,黑漆漆的房間,伸手不見五指,因為老爺爺的眼睛怕光,所以用厚厚的黑色窗簾將陽光擋住,這樣比較舒服。我們在黑暗中與他聊天,了解如何協助他就醫;老爺爺從剛開始的自怨自艾,到可以就醫的期待,心情逐漸開朗。
領悟
打開窗戶,就可以看見陽光。
太陽的光一直都存在。和煦陽光,在宇宙間孕育萬物,感嘆的是,有人無法選擇迎向陽光。
佛陀告訴我們,「三理四相」在日常生活中,但是眾生不知不覺!感嘆眾生累生累世,無明造作,集種種苦因,受苦果的當下,也不知苦的來源。
修行的路要怎麼走?走在岔路時何去何從?想到車子被卡住時,如果沒有路人經過,我們不知道會在那裏停留多久?
心的淨土,人人本具,但是凡夫千萬種想法,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樣貌,走著走著,這條人生路,差毫釐就失千里;從小路到菩提大道,如何能愈走愈開闊?心是重要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