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再一次認識自己
2018-03
  妙法受用在日常生活中
  「聞、尊、行、證、傳」法香
  明明都知道
  連「無」都不執著
  根機與時機
  人人都有靈山塔
  彼此都受用
  把逆境當祝福
  被討厭也無怨
  先儲值再刷卡
  會禮佛的狗
  不怕辱罵與誹謗
  四通八達
  有所為與無所為
  煩惱的根源
  不憑個人好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再一次認識自己
  人人都有靈山塔
◎朱妍綸

全身在於塔中,讚言善哉善哉。大樂說!今多寶如來塔,聞說法華經故,從地涌出,讚言善哉善哉。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喜見多寶佛,全身塔中坐;塵劫一如體,古今一諦理。眾望見寶塔,多寶佛全身;釋迦佛入塔,多寶分半座。
——證嚴上人手書開示重點

 

薰法香筆記

「喜見多寶佛,全身塔中坐。」這個場面應該是很親切、很歡喜,大樂說菩薩已經代替現場大眾請問佛陀,多寶佛塔出現的因緣,同時也要求能夠見到多寶佛身。

在那個會場上,大樂說菩薩聽到大家歡喜踴躍的心聲,體會人人共同的心願——多寶佛塔現前,是因為釋迦佛六度萬行,從菩薩所行的因,到佛所成的果,已經現前;道理大家都已經清楚了,但是又期待著,佛陀能詳細將寶塔中的內容進一步呈現,讓大家更清楚了解。

「塵劫一如體,古今一諦理。」若要用理來說,寶塔中藏著多寶佛的全身,也是塵點劫以前就開始了。在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開講《法華經》,十六王子聽聞《法華經》後受持、讀誦、理解,對《法華經》入心。大通智勝佛入靜室,十六王子與有緣的眾生各自帶開,去傳揚《法華經》的教育。

塵點劫前已結緣的眾生,就是這樣一直帶過來,因此叫做「塵劫一如體」,這無不是要讓大家了解,人人本具佛性,人人心中都有很具足的道理,人人有個靈山塔,只是被無明遮蓋了。所以,大家要很用心去體會「塵劫一如體」,道理全都在我們的內心。

「古今一諦理」,從塵點劫前的大通智勝佛所講的《法華經》,經過十六王子再敘說,一直傳到現在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華經》,都是一如體、一諦理,都一模一樣。

「眾望見寶塔,多寶佛全身。」大眾唯一的願望就是能見到寶塔。寶塔到底在哪裏?在我們的內心,但是眾生就是向外追求。多寶佛在哪裏?多寶佛的全身就是在寶塔中。

「釋迦佛入塔,多寶分半座。」大家若能清楚、能了解,釋迦佛也能入塔去,多寶佛很自然就分出了半座,這樣與釋迦佛同坐一處。道理離我們不遠,若能反觀自性,其實寶塔是日夜相隨,只要我們用心。

 

薰法香心得

體貼

行入

草原上一堂混齡式(小學一到六年級)的樂樂球課程正在進行著。

上課了,輪到幼稚園的小瑛揮棒,此時,哥哥、姊姊、老師們都屏氣凝神、拭目以待。

「打擊出去!」只見身輕如燕的小瑛,敏捷地往前飛奔,跑步的速度超過所有人預期。

一會兒,小瑛安全上了一壘,接著,繼續跑向二壘,再往三壘繼續奔跑,奔向本壘。哇!是全壘打,頓時全場歡呼,小瑛更是興奮地手足舞蹈。

歡呼聲過後,裁判才驚覺地問:「球在哪兒?球在哪兒?」

「球,就在我的手裏!」一壘手的哥哥從容地把球拿出來給大家看。

小瑛雀躍不已,抱著一壘手哥哥,直說:「好好玩!好好玩!」原來是全班哥哥、姊姊的體貼,刻意安排小瑛體會第一次上樂樂球的樂趣。

這一堂課,老師歡喜,學生歡喜,連樹上的鳥兒也吱喳地唱起歌來,涼風習習吹拂,花兒吐露芬芳,雲朵舒卷自如,綠草遍大地,草香散四方,人人臉上傳遞著喜悅與希望。

領悟

如同《六祖壇經》云:「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寶塔現前,寶塔在哪裏?就在我們的內心。然而眾生明知「人人有個靈山塔」的道理,卻又迷惑於紅塵濁流中,六根隨著六塵的染著,不斷地往外追求。

試問,當人們汲汲營營於家財萬貫的追求,而忽略了人與人間恬安淡泊的相處時,內心是否真正富足了?當人們汲汲營營於權勢地位的追求,而忽略了人與人間真情的對待時,內心是否真正快樂過?

權位、財富,固然帶來了生活上某部分的幸福或便利,但是如果過度追求自己的享樂,而忘卻了大眾的福祉,也會成為生命的負累和羈絆。人與人之間,唯有彼此對生命的關懷、對喜悅的分享、對憂苦的分擔,才會發現生命的視野無限遼闊,生命的品味更加深邃,生命的成長更加動人。

上人慈勉:「塵劫一如體,古今一諦理。」球場上哥哥、姊姊們以互愛互助的行動來表達對弟弟妹妹的疼愛之情,這不就是「人人有個靈山塔」的真如體現,用體貼與真情,滋潤彼此心靈,如此晶瑩剔透。

菩提心哪裏尋?當下念頭的清淨無染,才能找到寂然不動的真心;當下善行的勇於付出,才能將生活裏的羈絆,化為生命的永恆之愛,體現真如的存在。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