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儲值再刷卡
◎李文殷
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意謂善說法者,不擇地而善度;化眾生不擇其機,地愈卑微愈細心;耕耘法化愈廣,應機宜播善種;機愈憍恃教愈慎,教化摧倒憍慢山。
——證嚴上人手書開示重點
薰法香筆記
學佛、說法,有的人能說不能行,只是聰明強記,憑著記憶又去對人家說法,自己若不受用,就沒有德行作為倚靠,說話說得再好,只是讓人耳朵聽進去,又從另一邊出來。真的要啟發對方的心,度化他也能受用佛法,必定先要自己身體力行,才有德行能感化人。
常常說「信、願、行」,學佛就是要相信法,要發大心、立大願,要起於行動,入人群身心奉獻,以無私的愛去付出。他人最需要的時候,你能付出,自然他的心就與你會合;你說的話,他就會用心接受。
「不擇地而善度」,即使在不同的地方、語言不通,還是有辦法把善法傳達給對方;「化眾生不擇其機」,無論什麼根機的眾生都能度化,不分年齡老少都喜歡親近他。這才是「善說法者」,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度化眾生。
薰法香心得
一個棉被袋
行入
一大早天氣晴朗,讓人心情不自覺好起來,看著環保車緩緩開進巷子,又是定期回收的日子。跟著師兄一起把回收物搬上車,回想當初剛投入志工,對環保一竅不通,後來進到環保站學習,才猛然發現自己也是環境破壞的幫凶,於是積極投入環保回收工作。
回到社區,看到還有很多人對環保回收不了解,內心計畫很久,後來在自家騎樓設置一個回收點。藉由推廣環保,號召社區會眾共同愛護大地,同時邀請會眾一起行善助人。
目送環保車走後,開始捲起衣袖,清空回收區域,保持清潔,敦親睦鄰。突然感覺有人站在背後,回頭一看是位中年婦人,好像在尋找東西。
走向前,帶著微笑問她在找什麼?
「請問這邊有沒有裝棉被的袋子?」
「目前沒有,要碰碰運氣。你急著要嗎?」
「剛洗好棉被,原本的袋子破掉了,所以問你有沒有?」
想起助人最快樂還能結善緣,我問:「你住在附近嗎?這幾天我會去環保站,如果找到棉被袋,我幫你送到家裏。」
婦人眼睛突然亮了起來,高興地說:「師兄,謝謝你,我等你電話。」
隔天到環保站,請大家一起幫忙找,找到一個九成新的棉被袋。聯絡到婦人,她說要自己來拿。
婦人拿到袋子,看到四邊還有拉鍊,很滿意一直點頭道謝,忽然間流下眼淚。
我問:「怎麼了?還有什麼困難嗎?」
婦人說:「我們並不認識,沒想到你願意幫忙解決問題。其實,我剛生了一場大病,正在恢復中,自己一個人住沒人協助,看到你如此熱心,真感動。」
我問:「方便讓志工去關懷你嗎?」
婦人流著淚說:「謝謝你,目前有政府單位幫忙,生活上過得去,身體也慢慢復原,不需要協助。」
我說:「好吧!如有需要,隨時打電話給我。等你身體許可後,一起出來幫助人。」
婦人說:「會的,有機會我會跟你們一起助人的!」
領悟
修行是無處不在,道場也是無處不在,就如做環保不一定局限在環保站,社區也是一個接引人群、淨化人心的好地方。在家中小小環保點,也能接引大大小小會眾力行環保。更能親近人群,撒播愛的種子,點燃人人心中善的心燈。
人生有福得聞佛法,要把佛陀的教導力行在人間,好好為眾生付出一切。
每一個過程都是功課,雖然入群付出未能事事如意,但藉由入人群去磨練自己的心志,還學到只要用真心誠意,不怕麻煩,耐心加上同理心,最終必能感動人,一次又一次累積福德善緣。
要把佛法落實在自己身上原本就不容易,更何況深入人群傳法。雖然明知有困難,還是要勇往直前,用心發揮佛陀教導的精神——眾生無邊誓願度。
|